
作者:林桐羽
指導教師:葉永楠
參賽單位:黑河市特殊教育學校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有著各種缺陷,如同斷了翅膀的天使,小時候,可能會遭到同齡人的嘲諷和譏笑,但他們堅強、樂觀。他們努力地生活著,渴望朋友的陪伴和每個人的理解;他們克服著生活中的所有困難,努力追逐著自己的夢想。
我就是這樣一個有缺陷的女孩,我叫林桐羽,十八歲,花季一樣的年齡,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作家,因此我讀過很多書,在書中認識了許多身患殘疾卻依舊奮力為夢想拼搏的人,他們無一不令我敬佩,尤其當我讀到張海迪的《輪椅上的夢》這本書時,感動之餘讓我變得更加勇敢。我很佩服張海迪奶奶,同時也堅定了自己的夢想,我希望所有像我一樣有缺陷的人都要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下面我想講一下我的故事……
我出生在黑龍江省黑河市四嘉子鄉,三個月的時候被診斷為腦癱,媽媽帶著我遠赴鄭州看病。媽媽跟我說,當時十二個醫生會診說我可能不會走路了,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我和媽媽就住在醫院裡,白天針灸,晚上用湯藥泡澡,就這樣過了一年。後來再大一點,媽媽就帶著我每天騎二十多公裡電動車去按摩,輪到我的時候都晚上十一點了,到家已經是凌晨一兩點。我們住在院子裡,每天回家房東爺爺都在等著給我們開大門。爺爺是一個很嚴肅的人,但是給我們開門的時候臉上總是笑盈盈的。又過了幾年,我終於站起來了,媽媽她流淚了,這是我的記憶裡她第一次哭,她哭的很大聲,嘴裡嘟嘟囔囔說著什麼,說了什麼,我不記得了。但是直到現在她還跟朋友們說她女兒是多麼堅強,可我知道她更堅強,在康復訓練最困難的時候都沒有想過放棄,我們挺過來了!我是幸運的——堅強而偉大的母親給了我追逐夢想的資本!
再後來我上了小學,一開始非常不適應,同學異樣的眼光,下課時若隱若現的討論和嗤笑聲讓我每天早上很怕去學校。哭鬧聲傳遍整個院子,那段時間我特別不開心,爸爸帶來了他朋友的女兒和我玩,我們是從嬰兒時期就在一起玩的小伙伴,所以我經常和她訴說著我的不開心,她很有耐心的聽著,時不時把我沒說完的話補充完整,她就像姐姐一樣幫助我,照顧我,其實她比我還小五個月。她就像一束光,是我那段最不快樂時光裡唯一的快樂。過了兩三個學期,我纔覺得自己融入了這班級,雖然還是會鬧不愉快,但是我不再抗拒上學,而是很喜歡。我是快樂的——童年的玩伴照亮了我孤獨的心,讓我有機會去接近夢想!
就這樣一直到小學畢業,然後回家裡上了中學。這裡是我夢想的開始,我寫了第一篇作文,還登上了校報,看見報紙上自己的名字,那一刻我知道了我的夢想是什麼,我想把自己的文章發表到更大的平臺,讓更多人看見,要讓大家知道即便是有缺陷的人也會發光發熱,展現出自己的價值。我主動向老師請求,每周寫一篇作文讓老師幫我批改,老師就問我:你的手不能寫字,怎麼寫作文呢?我笑著回答老師:『我可以用手機打字啊,雖然我打字比較慢,但是我慢慢來可以的。』就這樣我的作文每一次都登上學校的校報,三年就這麼過去了。我是幸福的——恩師的幫助讓我體會到追逐夢想的快樂!
我們可以試著走出去看看外面的風景,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就是一個很喜歡交朋友的女孩,也通過網絡認識了許多跟我一樣有缺陷的朋友,他們有的聽不見聲音,有的不會講話,他們都在網絡上通過打字和拍小視頻的方式訴說著自己的故事,也會通過電商等平臺賺取生活費,這也是互聯網帶來的便利,讓所有特殊的人們都能找到自己的性趣愛好,同時也能給自己賺取一些生活費。不止是網絡,現實生活中也能看見一些殘疾人所從事一些職業,他們有的是便利店老板,有的在街邊賣水果,糖葫蘆,還有從事美甲美發,計算機等行業的,可以說這個社會對殘疾人的包容度越來越高,包括對殘疾人出行方面也給予了許多幫助,比如公交車和高鐵上的殘疾人專座,還有一些旅游景點讓殘疾人可以免費參觀游玩,路上的導盲線和十字路口旁邊的盲文,這些都是社會帶給我們帶來的便捷,更是國家對殘疾人的關愛體現。我是驕傲的——我趕上了這個偉大的新時代,讓我離夢想會越來越近!
可是,我本以為自己最難的時候已經過來了。但天有不測風雲,命運好像並沒有打算輕易地放過我。2020年年初,我的媽媽被查出患有很嚴重的肝衰竭,在家治療半個月無果,而後轉院去了鄭州,九死一生,我媽媽還是活過來了,住院五個月回到家裡,她的病情一直很穩定,可是就在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她的病情反復了,現在她正在趕往鄭州的路上,我一直忍著的眼淚終於在她出門的那一刻流出來了。我希望她可以健健康康地回來,這是我現在唯一的訴求。雖然命運又一次捉弄了我,但是我會勇敢地邁出每一步,絕不向命運低頭。
我想對所有和我一樣身體有缺陷的人說:不要害怕,更不能放棄,要相信自己,相信這個有愛、有奇跡的世界。有一個人曾經對我說過『如果成功有捷徑,那條路一定叫堅持。』這條路很難走,一路上有痛苦,有淚水,但是越走越輕松。站起來,走下去,沿途的風景一定是美的。我會為我的夢想堅持,為這個偉大的時代堅持,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放棄夢想,命運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