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專題
搜 索
北安市第三屆『脫貧之星(衛生之星)』評選結果揭曉
2020-05-23 16:35:29 來源:路演北安微信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為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全面助推鄉村振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深入實施了『好日子,從好習慣開始』農民素質和生活品質提昇工程,引導農民逐漸養成好習慣,不斷提昇生活品質。為此,北安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北安市第三屆『脫貧之星』評選活動。通過正向激勵教育,引導廣大貧困群眾樹立自立自強、勤勞致富、脫貧光榮意識,切實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榮譽感,形成『自立自強、文明向上、愛護環境』的農村新風尚。

  經過逐級推薦和嚴格評審,最後評選出『脫貧之星』40名,分別為自強之星18名、衛生之星12名、孝心之星10名。今天為您介紹的是衛生之星(排名不分先後):

  衛生之星

  城郊鄉2名

  城郊鄉新華村村民董國民,患有心髒病、腰間盤突出,妻子高血壓,長年藥物不斷,靠幾畝地維持生活開支。日子雖然清貧,但夫妻二人積極樂觀,不但幫助村裡收拾衛生,自己家裡也是收拾的一塵不染。老兩口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們雖然是貧窮,但日子要過得像樣』。

  李雲是城郊鄉革命村村民,他與老伴患有風濕病,心髒病等多種疾病。2016年,被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老兩口非常注重個人衛生和儀容儀表,每天都衣容整潔。早上六點老兩口都會准時拿起掃帚,打掃室內外衛生,連同自家門前的道路上都一起打掃,自覺維護周邊環境,在全村環境衛生大整治活動中,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

  通北鎮1名

  通北鎮海晟社區居民白春花,婆婆臥床三十多年,丈夫患病多年乾不了重活。老人大小便不能自理,她每天為老人清洗衣物和被褥,夏季的時候給婆婆推出屋子曬曬太陽,這樣能夠使老人更清爽,讓老人心情好心態好,時刻保持儀容清爽,展現出良好的精神狀態。

  二井鎮2名

  65歲的孫克令,是二井鎮二井村村民,夫妻倆無勞動能力,雖然老兩口身體不太好,乾活非常吃力,但夫妻倆依然堅持打掃院子、擦玻璃、房前屋後乾淨整潔,院子裡的雜物堆放整齊,屋內更是一塵不染,物品擺放有序。他用行動帶動全村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二井鎮聯立村有一對模范夫妻,張玉森和老伴每天起床後就開始打掃衛生,無論冬夏,老倆口都把室內外打掃的窗明幾淨、一塵不染。他住泥草房時是這樣,現在住的磚房子更是如此,每次來到他家房前屋後、室內室外總是清清爽爽、乾乾淨淨。老倆口逢人就說,我們要做表率,當樣板,不僅要把個人衛生搞好,還要帶動更多的脫貧戶把居家衛生搞好。

  石泉鎮2名

  走進石泉鎮石華村村民姜道德家,鄰居們總誇他家院子整潔乾淨、井井有條,別看他家院子裡種植了小圓玉米和大豆,還養了一些雞鴨鵝,但環境衛生一點也不差,比不養家禽的人家還乾淨。在姜道德的影響下,家裡每一位成員也都非常注意衛生,養成了健康環保生活習慣。

  潘玉文夫妻倆愛乾淨在石泉鎮勤儉村是出了名的。雖然張淑雲雙側股骨頭壞死,變成了殘疾人,但夫妻二人都非常注意衛生,不但衣著乾淨整潔,室內擺設也整齊有序。庭院內沒有絲毫雜草,讓人看著非常舒服,受到了全村人的好評。

  楊家鄉2名

  楊家鄉李家村有個86歲的老太太金玉鳳,別看老人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老太每天清晨早早起床,做完早飯後,開始打理房前屋後的菜園、庭院和室內衛生。雖然她在小院裡養了雞鴨鵝狗,但卻無異味,因為她總是及時地清理家禽糞便,室內擺放的家具,擦得一塵不染。提起金玉鳳,李家村無人不豎大拇指。

  楊家鄉和平村村民倪金山,家裡養了不少家禽,卻看不到一絲院內髒亂,他家屋內,更是窗明幾淨,物品擺放井然有序。『老倪頭』不僅將自己家衛生收拾的乾乾淨淨,還幫助同村行動不便的低保戶韓文閣打掃家庭衛生。村裡環境衛生整治,『老倪頭』第一個報名,成為了全村人的好榜樣。

  主星鄉1名

  主星鄉東星村村民都知道姚洪俠特愛乾淨,無論是個人衛生,還是家裡的衛生,她都能打掃的乾乾淨淨。村裡進行環境整治,她主動帶著工具和保潔員一起收拾清理垃圾箱,拿著編織袋撿垃圾。她用實際行動為全村的環境衛生貢獻著力量。

  東勝鄉1名

  右眼睛失明的盧仙之是東勝鄉東和村村民。子女都在外地務工,獨居的她特別勤勞,院內東西擺放的整整齊齊,小菜園被打理的井井有條,廚房鍋臺更是乾乾淨淨。在文明村的創建中,她主動帶動左鄰右捨搞衛生,在自家巷道旁栽種花草美化環境,她家多次被村裡評為衛生星級農戶。

  海興鎮1名

  聾啞人傅寶全是海星鎮興旺村村民,60多歲的他與人溝通困難,但無論是個人衛生,還是家裡的衛生,都整理的乾乾淨淨。他還主動幫助保潔員撿垃圾、清理垃圾箱,平時更是走街串巷拿著編織袋撿垃圾,為全屯的生活環境衛生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呂博

【專題】北安脫貧決戰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