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全面助推鄉村振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深入實施了『好日子,從好習慣開始』農民素質和生活品質提昇工程,引導農民逐漸養成好習慣,不斷提昇生活品質。為此,北安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北安市第三屆『脫貧之星』評選活動。通過正向激勵教育,引導廣大貧困群眾樹立自立自強、勤勞致富、脫貧光榮意識,切實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榮譽感,形成『自立自強、文明向上、愛護環境』的農村新風尚。
經過逐級推薦和嚴格評審,最後評選出『脫貧之星』40名,分別為自強之星18名、衛生之星12名、孝心之星10名。今天為您介紹的是孝心之星(排名不分先後):
孝心之星
城郊鄉1名
張玉清是城郊鄉革命村村民,他患有心髒病,妻子類風濕、股骨頭壞死,無勞動能力。平時他捨不得多花一分錢,可在孝敬父母身上,卻非常大方。正是他這顆赤誠的孝心,贏得了大家的贊譽和好評,也因為他的孝心,他們家連續三年獲得『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光榮稱號。
通北鎮1名
趙艷新是通北鎮海晟社區居民,婆婆臥床三十多年,大小便不能自理,她每天為老人擦身體、清洗衣物和被褥,她陪著婆婆熬過數不清的日日夜夜,白天給婆婆做一些飯菜,半夜起來為婆婆擦身體。她對婆婆的真心付出,在鄰裡間已傳為佳話。
趙光鎮1名
說起趙光鎮北樂村村民張麗華,村裡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孝敬公婆的佳話傳遍了整個村子,前幾年她公公癱瘓在床,吃喝拉撒都在床上,無論家務多忙每天張麗華都要為公公端屎端尿,擦洗身體,伺候老人吃飯,但她從來沒有抱怨過,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百善孝為先的真諦。
二井鎮2名
二井鎮二井村孝女王春蓮,為照顧母親搬到母親家隔壁居住,每日為母親整理衛生、做飯、收拾院子。母親因腦梗先後兩次住院治療,她沒日沒夜在醫院照料,老人年紀大久坐不了,她就抱著母親點滴,母親時常胃口不好,她就換著口味去做母親喜歡的飯菜。她的孝心令村裡人交口稱贊。
劉建利是二井鎮聯立村村民,2016年他被確診為肺癌,乾不了體力活的他每日承擔著照料母親的責任,為讓母親吃的可口,每次都是先把母親喂完,他夫妻倆再吃;每天為愛乾淨的母親梳頭、洗臉、洗腳、為母親換上乾淨的衣服,把老人照顧的十分細致,他的孝心得到了全村人的廣泛好評。
石泉鎮2名
王洪軍是石泉鎮勤儉村村民,一家4口人,母親癱瘓在床,妻子患有腦瘤,為讓母親和妻子得到更好的照顧,他籌集資金養殖了幾頭肉牛增收,雖然母親與妻子相繼去世了,但王洪軍多年照顧母親和妻子的感人故事在村裡一直流傳著。
石泉鎮石華村村民曹金貴,照顧年邁多病的丈母娘多年,陪老人看病打針是常事。為了增加家庭收入,他一邊照顧老人一邊種地、打工、乾零活千方百計的為老人添營養。他對待老人的孝心,贏得了村民們的一致稱道。
楊家鄉1名
楊家鄉新榮村村民劉冬雪,母親智力障礙,父親體弱需要長年吸氧維持健康,生活不能自理,劉冬雪從早到晚,像機器一樣,馬不停蹄地照顧父親母親,喂飯、洗涮、幫父親吸氧、定點喂藥、推父親曬太陽。她的孝心感動了蒼天,冬雪父親的病真的在一天天的見好,她的事跡也像暖陽一樣傳遍了全村。
東勝鄉1名
而立之年的黃金華是東勝鄉東北村四組村民,公公腦淤血常年癱瘓在床,婆婆二級視力並患有股骨頭壞死,走路不便。黃金華照顧公公婆婆十幾年如一日從無怨言。公公因病常常發脾氣、摔東西,曾兩度尋短見都被她制止並耐心說服,她還經常給老人按摩、陪老人嘮嗑、給老人勤洗衣服和被褥,在她的精心照顧下兩位老人對生活重拾了信心,她的孝心成為了全村人的美談。
海星鎮1名
海星鎮治安村殘疾人王金財,母親生病臥床不能自理,他毅然承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把母親伺候的乾乾淨淨,室內外衛生也收拾的井井有條,鄰裡關系也處理的非常和諧,鄰居都誇他是個孝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