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拜泉縣緊緊圍繞『全面建設現代化新拜泉』總體目標,把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新修復和構建政治生態的有利契機,真抓實管,固本強基,務求整頓實效。自開展作風整頓以來,拜泉縣通過查處『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共立案22起,黨政紀處分27人。下狠心、動真格、出實招、敢亮劍、強問責,通過引導全縣黨員乾部知敬畏、明規矩、存戒懼、守底線,傾力打造全面振興發展好環境,黨風、政風、民風和社會風氣實現了跨越式轉變,政治生態明顯改善,全縣上下奮起直追、攻堅克難的新風正氣全面形成。
優化環境跑出拜泉發展『加速度』
拜泉縣鑫鑫菌業有限公司是拜泉縣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2.5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投資1.1億元,建設自動化菌包廠,日產菌包20萬袋、年產5000萬袋;二期工程投資1.4億元,建設內容包括辦公樓、科研中心、深加工車間、冷鏈物流、研發食用菌系列食品等工程,年產值2000萬元。


投資1個多億的項目,從打樁到投產,僅僅不到一年時間,這樣的速度說明,拜泉縣通過優化營商環境,跑出了『加速度』。時下,二期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食用菌深加工生產線正按照既定時間節點有條不紊地推進。
提起企業的快速投產運營,並立見效益的商業奇跡,波巴布集團董事長王玉偉深有感慨,公司在拜泉縣歷經一年的創業、起步和發展的高速運轉,天藍水碧林多的自然環境固然不可或缺,但優越的營商環境、政府部門強烈的公僕意識和服務意識,纔是企業健康發展、快速穩步運營的重要保障。『項目能有這麼快的進展速度,不僅依靠建設團隊的專業、敬業,更得益於拜泉縣各個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周到服務。』時至今日,提到企業落戶拜泉,鑫鑫菌業多名項目相關人員還為政府的服務點贊。
一個時期以來,拜泉縣通過作風整頓推動工作,用工作實績檢驗成效,黨員乾部的精神風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想事乾事、依法乾事、乾淨乾事成為全縣各級乾部的共識,這些有力地推動了各項重點工作,企業滿意度大幅提昇。鑫鑫菌業、東方希望集團生豬養殖及一批重大項目紛紛落地拜泉,不斷創造項目建設、投產『加速度』。
為促進重點投資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見效,拜泉縣開展了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流程再造工作,打造『最多跑一次』服務模式,推進『一窗式』政務服務一體化改革,開展『五零』承諾服務創建,明確窗口服務『七統一』『七不准』『六個規范』,對全縣220項行政審批事項按照『一窗式』審批服務模式進行了標准化梳理,再造後審批事項網辦率達100%,審批時限壓縮50%以上。出臺《拜泉縣窗口服務工作人員選定辦法》,對窗口工作人員身份、資質進行排查,清退審批服務窗口的臨時聘用人員7名,對清退的崗位重新進行了選派。對政務中心工作人員集中開展了業務知識、崗位職責、規章制度以及服務禮儀培訓,實行窗口工作人員著裝戴牌上崗、實名服務。重新規范服務大廳功能區,完善服務設備設施,制作了辦事指示牌、公示欄,配備桌椅筆紙等便民服務用品,購置了飲水機,為辦事群眾提供周到便捷服務。
拜泉縣結合自身實際,在省市確定的專項整治基礎上,增加了工作紀律、縣鄉權責、工作制度、窗口服務突出問題、民生領域、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秩序等11項專項清理整治,同時又聚焦『三資』管理、精准扶貧、危房改造、征地拆遷、教育醫療、城鄉低保等重點民生領域開展專項整治,下大力氣解決民生突出問題,著力打通作風整頓『最後一公裡』。暢通舉報渠道,各單位普遍設立舉報箱、監督舉報電話,建立網絡監督舉報受理平臺,切實暢通收集線索渠道。建立督導任務明細表,指導組定期深入基層進行督導,把控整體節奏。監督問責組和工作秩序組聯合開展督查檢查,並對違紀情況進行通報曝光。


強化領導作風整頓紮實推進
為進一步加強對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領導,拜泉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其他常委和所有副縣長擔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內設綜合協調、監督問責、宣傳報道、作風評議4個組,同時綜合協調組還內設了綜合組、指導組和秘書組,切實承擔起綜合協調、監督指導、日常保障等職責。並明確11個專項組的縣級領導責任,頂格配備的領導組織堅強有力,保證了領導到位、組織到位、各項任務措施推進到位。縣作風整頓領導小組先後召開7次專題會議,綜合協調組按照專題會議精神及時研究編制落實措施和階段工作督導任務明細表,各指導組嚴格按照明細表和指導意見,定期深入到所指導單位督導檢查,堅持半月報制度,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定期聽取各專項組工作匯報,及時解決突出問題,部署下步工作。廣泛聽取各界群眾意見,組織開展征求企業代表、『兩代表一委員』意見建議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表36份,征求到意見建議39條,對意見建議進行梳理,一對一反饋至相關單位,督促制訂整改方案和計劃,明確時限、責任人進行整改。監督問責組和工作秩序組聯合開展督查檢查,共明察暗訪30餘次,並對違紀情況進行通報曝光。對出現的問題,建立臺賬,逐級逐項進行整改。
拜泉縣十分重視作風整頓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媒體和網絡平臺,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在縣電視臺開設『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在行動』專欄;利用拜泉政府網、拜泉宣傳公眾號等網上宣傳平臺,及時宣傳報道全縣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經驗做法;縣作風辦印發窗口服務『七統一』『七不准』『五零四有』承諾宣傳海報300張,指導各單位利用電子屏、宣傳欄,懸掛橫幅、條幅等方式加大社會面宣傳。充分借助上級平臺,加大對外宣傳,累計在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經濟視野網、東北網、黑龍江經濟網、《黑龍江日報》《黑龍江經濟報》《齊齊哈爾日報》等省市主流媒體發稿50餘篇(條)。堅持正面引導,共下發簡報15期,上報市作風辦信息16篇。市作風辦第13期、29期《情況通報》刊發了拜泉縣推進11項專項整治經驗做法。
多措並舉提昇脫貧攻堅質效
拜泉縣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服務發展作為檢驗作風整頓成效的主戰場。堅持抓作風整頓促脫貧、抓脫貧攻堅轉作風工作機制,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淬煉乾部的『主戰場』、檢驗作風的『試金石』,舉全縣之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充分發揮各級領導乾部模范帶頭作用。縣級四個班子成員人人擔責、主動履責、全力盡責,親臨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積極發揮表率作用,17位縣級領導乾部包扶16個鄉鎮,定期深入各鄉鎮指導黨建和扶貧工作。32名鄉鎮黨政正職,每周至少到貧困村檢查指導脫貧攻堅工作1次,逐村謀劃推進產業發展和扶貧項目建設。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幫扶人職責,建立每月4次深入基層幫扶和縣幫扶辦每月4次抽查、每季度1次政策知識考試機制促進脫貧。集中開展60天脫貧攻堅會戰,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狠抓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集中時間解決好脫貧攻堅突出問題。每周四、周五全縣16個鄉鎮和71家單位5664名幫扶人進村入戶,完成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規定的幫扶內容,進一步拉近與貧困群眾的關系,增強群眾滿意度。
認真開展崗位大練兵活動。以『轉作風、提能力、優環境、促發展』為主題,出臺《拜泉縣開展『服務本領提昇年』活動實施方案》,深入開展服務本領提昇年活動,提昇工作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素質。結合實際,制訂學習培訓計劃,把『六個提昇』內容納入任職培訓、集中輪訓、青乾班、副科級以上培訓班等教育培訓重要內容,創新『書記領學』和『支部主題黨日』等活動載體,采取領導帶頭示范學、與時俱進跟蹤學、建立制度保障學、座談研討深入學、多種形式靈活學方式,深入開展學習教育活動,確保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覆蓋面。持續強化各級黨員乾部特別是領導乾部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省市縣委全會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組織制訂學習計劃和業務培訓計劃,各鄉鎮、縣直各部門單位建立業務知識題庫90個。編制下發服務本領提昇年理論學習資料560本,建立全縣作風整頓『基本理論+』知識題庫1個,組織各單位開展學習並進行業務培訓,提昇崗位鍛煉和業務能力。按副科級以上乾部、中層正職乾部、一般乾部三個層次抽取乾部參加『基本理論+』知識測試,共計287人參加集中測試。組織全縣黨委部門對主要負責人的崗位職責進行梳理,同時對本部門涉及的法律法規和自身業務知識進行梳理,帶頭開展學業務活動。組織開展十九大知識測試和鄉鎮黨委、縣直各黨(工)委黨務工作者業務理論知識考試,推動以學風轉變帶動作風轉變。全縣開展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活動90次450人,組織業務能力培訓115次2936人次。充分發揮目標考評在作風建設中的作用,制訂鄉鎮、縣直部門、中省直單位考核評價方案,並將評議結果納入目標考評體系。特別是鄉鎮、各部門將業務工作與脫貧攻堅相結合,著重考核按其職能特點開展脫貧攻堅的工作成效,有效激勵乾部的思想和行動自覺,緊緊圍繞脫貧攻堅中心任務配班子用乾部,大膽選用忠誠乾淨擔當、作風硬朗的乾部,推動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和從政環境。
通過舉辦幫扶乾部培訓,提昇真幫實扶本領。年初以來,全縣共組織各類大型培訓20餘場次,參訓人數達1.3萬人次;分級分層培訓500多場次。為提昇培訓實效,還聘請東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專家教授數次來拜泉縣做食用菌栽培、馬鈴薯種植等專題講座,極大提昇了廣大黨員乾部扶貧工作理論水平,培養了一大批脫貧攻堅明白人。著重在駐村乾部培訓上下功夫,由縣委組織部長親自安排部署,親自帶頭上講臺授課,並帶領全縣104名駐村工作隊長實地參觀學習產業項目。截至目前,已開展定點駐村扶貧工作專題培訓4期、駐村乾部知識水平測試2次、面對面指導培訓15次,實現了培訓的全覆蓋。為切實提昇培訓工作效果,創新培訓開展方式,采取『集中培訓+分散學習』『理論學習+實踐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每月由縣定點駐村辦集中組織培訓1次、鄉鎮分散組織學習1次、縣定點駐村辦指導組成員面對面指導至少1次。在具體培訓方式上,采取課堂教學、實地考察及閉卷考試等方式,增強了培訓效果。分別於4月和8月,組織全縣104支駐村工作隊成員進行了扶貧知識和黨建知識閉卷考試,通過以考促學、以考促做的方式,讓全體駐村乾部熟練掌握精准扶貧相關政策、業務知識,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