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陽光,如一位婉約素雅的女人,邁著輕盈的步伐送走了夏天的炎熱。采訪組來到拜泉縣上昇鄉團結村艾家屯,寬敞平整的同行路、和諧路、孝行路相互交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語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在團結廣場的涼亭下,傳來了老人和孩子們的陣陣歡笑聲。『縣裡給修了通村路和巷道,省委還派來了駐村工作隊,幫助建設村裡的基礎設設施,百姓真正有了幸福感和獲得感。』拜泉縣副縣長宋慧明說。
『泥水路』變為水泥路

『沒修公路之前,我們村雨天泥濘遍地,那叫「泥水路」,晴天坑坑窪窪,高低不平,老百姓生活非常不便。誰家的媳婦要是生孩子,必須得提前送到醫院,就是害怕趕上個下雨天出不去。村裡有句俗話叫「老人病了往出抬,孩子上學往出背」。自從修了公路,群眾無論生產還是生活,都特別方便了。』上昇鄉團結村說黨支部書記張文義告訴記者。團結村以前由於交通不便,距離公路較遠,很多應季農副產品運輸不出去,影響了經濟發展,百姓生活較為艱苦。近年來,通過交通扶貧,加快了基礎建設,共修建橋涵3座,水泥路22.55公裡,其中,3.5米寬水泥路5.35公裡,4.5米寬水泥路17.2公裡。實現了整村道路硬化,方便了村民生產生活的出行,提高了農產品的銷售價格,高出過去路況不好時的平均價每市斤0.20元錢。『路,就像脊梁,給錢給物不如給百姓修條路。』張文義說。同時,在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的扶持下,建設了佔地300畝食用菌大棚300棟,帶動貧困戶111戶172人,人均增收1000元。成立蔬菜合作社1個,帶動貧困戶18戶35人戶均增收1500元。小院經濟發展達到141戶,申請扶貧資金205萬元為65戶建蔬菜大棚67棟,其中,貧困戶18戶。南瓜核心種植區170畝,帶動14戶貧困戶18人人均增收800元。蔬菜種植示范基地37畝,帶動10戶貧困戶15人均增收750元。『交通變了,物質變了,精神變了,百姓底氣也足了。』駐村工作隊隊員於海峰介紹。在交通部門的扶持幫助下,上昇鄉共修建公路144.417公裡,橋涵7座。其中,通鄉公路19.2公裡,通村公路125.217公裡。實現了全鄉鄉村公路暢通,促進了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效的帶動了全鄉10個行政村,76個自然屯,1445戶貧困戶,貧困人口2894人致富脫貧。『由於道路的暢通,全鄉發展了12個產業項目,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上昇鄉黨委書記劉明輝說。記者看到,這個村整齊劃一的大街小巷裡都鋪上了水泥路,一排排整齊的民居聳然而立,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高檔次路燈向遠方延伸……一個現代化氣息的新農村展現在眾人面前。隨行的拜泉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張樹海告訴記者:『做為國家級貧困縣、省級深入扶貧縣,而且是不通鐵路的縣,所以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建設,五年來,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來抓,先後新建省道7.8公裡,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622公裡,改造危橋57座1079延米,處置安全防護隱患總裡程279公裡,保證了貧困村村村通公路的目標,計劃兩年內實現屯屯村,全面改善全縣交通運輸環境。』
村路帶動形成『一村一品』

小汽車平穩地行駛在筆直的公路上,即將成熟的大豆,豐滿成串的豆莢把豆枝壓得彎了腰,公路兩側的花草在秋風的吹拂下颯颯作響,構成了一幅初秋的美景。張樹海告訴記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確定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為重點,加大了鄉村路的新建改建力度,通鄉通村路成了『產業路』。2015年以前,拜泉縣通往上昇鄉的是破損嚴重的水泥路,不僅窄,而且路也不好走。2015年5月,拜泉縣交通部門投資2523.2萬元的拜泉鎮至上昇鄉公路建設項目開工建設,三級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寬度為6.5米,2016年建成後,輻射帶動了周邊拜泉鎮、興華鄉、上昇鄉、國富鎮等4個鄉鎮的經濟發展,較好地帶動了全縣糧食加工、林產經濟、生豬肉牛發展三大主導產業,受益農戶11300餘戶28900餘人。一幢幢整齊劃一的樓房,乾淨的街路,成排的路燈,社區休閑廣場、文化活動中心、衛生所、幼兒園、大型超市一應俱全,一幅清新、靚麗的美麗鄉村畫面進入記者的眼簾。國富鎮自治村是撤並行政村,幾年來,自治村以農村城鎮化建設為抓手,采用『以農養企、以企帶村、村企共建』的措施,多產業共同發展齊頭並進,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家園。在自治村德潤社區,德潤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明遠正組織社員們整理剛剛采摘完的黑木耳和白木耳。『白木耳是今年春天引進試栽的,比黑木耳營養價值更高,產量也高,價格也高。』劉明遠說,從合作社去哈爾濱有兩條路,一條是通往拜泉鎮走黑大一級公路,另一條是通往北安市通北鎮走哈黑高速,都比較方便。2016年末,是國富鎮至三道鎮沿線村民最高興的時候,全長23.6公裡的三級水泥路穿村而過。三道鎮黨委看到了『商機』,組織人員南下四平市考察日本大蔥,三道鎮組織公路沿線村屯種植1000多畝,畝純收益4000多元。『日本大蔥又叫「鐵杆大蔥」,今年全鄉又擴大了種植范圍,路好走了,拉運非常方便,外地客商也願意來,老百姓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當地領導告訴記者。公路修好後,上昇鄉團結、永安、進步、中心、上昇等5個和國富鎮通肯、保護、國富、愛護、自治、衛民等6個公路沿線村相繼開展了食用菌、農業農機合作社、油脂廠、特色種養加產業、棚室蔬菜產業、畜牧業產業,其他林下養殖產業、庭院經濟、勞動力轉移、個體私營加工、光伏發電等產業。『全縣186個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硬化路面,真正形成了「一村一品」,加快了地方經濟發展。』宋慧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