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專題  >  專題新聞
搜 索
歲月流金,無悔教壇——記嘉蔭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王素慧
2018-05-08 14:36:01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每一條走上來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樣跋涉的理由;每一條要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樣選擇的方向。

  ——題記

  我1992年畢業就擔任班主任工作和語文教學工作,至今已經在教育這片沃土上耕耘了二十六載。前十年我把教育熱情奉獻給了鄉村中學,那裡是我成長的搖籃。2002年8月因工作調動,我來到了嘉蔭縣職教中心學校任教。後十六年的職教一線工作讓我品嘗到了職業教育的魅力,也讓我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充滿了信心。送走了一屆又一學生,望著他們遠行的背影我告訴自己:堅守職業教育就是堅守愛的教育。

  從事一線教育二十六載,我會經常思考這樣一些問題:職業教育帶給了我什麼?職業教育的魅力是什麼?職業教育的春天又在哪裡?職業教育的發展從步履維艱走到今天被大力倡導,更讓我作為一個從事職業教育的一線工作者看到了屬於它的獨有風采——發展的無限空間,教育的幸福春天!

  做教師累,做職業高中的班主任更苦更累,有時甚至是更為折磨。但痛過之後的欣慰也足以讓人滿足。當孩子們認識到自身問題時,當他們理解老師的包容和愛時,當他們由剛入校時的我行我素、言行乖張到行將畢業時的有禮有節、沈穩懂事時,怎不油然心生敬畏、心懷感激?!——我,敬畏這份平凡職業的偉大;我,感激這份尋常職業的饋贈!

  我對每一個職高生始終葆有耐心、愛心、智慧心,最終也成全了職教校園裡的一段又一段佳話。

  2005年夏季,我帶的我校第一屆種植專業學生即將畢業。至今我還清晰記得最後一次模考中婉玉同學考得不很理想,還有一周就高考,她表示退學!那個我與她促膝長談的下午,我們坐在江堤上,我和她講起自己拼讀的歲月、講起大學的豐富多彩、還有那些小失利小挫折帶給人更大動力的勵志故事……功夫不負我,婉玉表示參加考試了。同年,她被八一農墾大學錄取,成為我校自建校以來第一屆考出的四名本科生中的一員。如今婉玉早已工作並結婚育女,我也總是被她的短信和問候感動著:老班,沒有你和我長談的那個午後,就沒有今天的我,大恩不言謝吧;老班,照顧好自己,回去一定看您!

  2005年秋季,我接手又一屆種植專業的班主任工作。班上有個叫尚娟的女孩,個頭不高、好學上進,是各科老師眼中的優等生。可突然有一天,她沒來上課。我從與她的電話中得知,因為家庭原因,她每天要面對嬸嬸的臉色,今天早上又被嬸嬸無端地辱罵,過重的家庭重擔似乎要壓垮這個瘦小的女孩。我請她到學校來,並安慰她說,你什麼都不要想,只管來學校,有問題老師幫你解決。首先我向校領導如實反映她的家境及在校表現,學校免除了她的學雜費。接下來在我們幾位任課老師幫助下,數學老師送給她衣物,外語老師無償為她補課,我會經常在她的衣兜裡放上幾元錢,讓她一個人下晚自習後能夠打車回南山的家……就這樣,尚娟堅持完成了三年高中生活,並於2008年高職考試中以全省種植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被東北農業大學錄取。該生還於2013年12月入選全省『國家資助˙助我飛翔』勵志成纔先進事跡匯編叢書。同班的趙雲娜同學,在參加高職考試的前一晚由於心理壓力過大而上吐下瀉,我陪她在伊春林業中心醫院一直輸液到考試當天的凌晨五點鍾,而她又在考第三科的筆試中漏答30分題,她的心情灰暗到極點。我努力安撫她的情緒,讓她安心考最後一科外語。最終,雲娜以高出八一農墾大學一分的成績被錄取,且該生在2012年通過了全國碩士考試。

  成纔固然重要,但成人教育遠遠比成纔更重要。懂得感恩、學會做人,這一直是我對學生灌輸的做人准則。2008年我教過一個叫佟梁的孩子,特殊家庭環境成長起來的他特別好學、懂事、自強。記得2011年高考前夕他的父親重病去世、母親又精神不好,當年他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績考入齊齊哈爾大學。最終他做出了北京短期培訓後就業的選擇,放棄上大學而走向自食其力的佟梁,總是喜歡把他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問題說於我聽,他叫我『王媽媽』,說我是他的精神支柱。畢業六年的佟梁,在2017年春節探親期間回到母校,向學校贈送了『教書育人˙永沐師恩』的錦旗,並向學校捐助800元資助品學兼優的學生。記得我在那天的朋友圈寫下: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他的人生之路一定會鮮花盛開。

  愛會傳遞,感恩的種子會發芽。就在前幾天(2018.3.25),畢業多年已在外工作打拼的尚娟、段右東同學分別又給學校和我贈送了錦旗,他們用『授一技之長˙養百年之身』和『春暉遍澤桃李樹˙碩果滿掛瓊瑤枝』對匠心育人的母校和老師給予了最高的褒獎。

  物換星移、春秋幾度。2015年我又接任計算機專業班主任工作。每天面對著幾十個零零後的『頑劣』生,我們由最初的彼此『心存芥蒂』到已即將走向把他們送入大學的考場,又是三年!想想那個貪戀游戲的小汪同學,經過我不厭其煩地勸導現在已從容面對高考;因家庭破裂而心神不定的小張,在行為習慣和學習上對自己開始放任,我多次找其父母做工作,談到孩子高三這個時期的特殊性,父母均表示為了兒子繼續維持原生家庭的完整;被父親口口聲聲定性為『啥也不是』的小關同學,經過我一次又一次的幫教,她對考取二本信心滿滿……就這樣,一個個玩心十足的孩子回歸了課堂,一雙雙由著性子的家長轉變了態度——家校合力,我從來沒有停止過腳步。

  有人戲言,教書是一場暗戀,你費盡心思去愛一群人,結果卻只感動了自己;教書是一場苦戀,費心愛的那一群人,總會離你而去;教書是一場單戀,學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學生如初戀;教書是一樁群體戀,通過你的牽線搭橋相戀成片,老師卻在原地一成不變。親愛的同學,你若不離不棄,我便點燈相依;你若自我放棄,我也竭盡全力!我一直這樣引導學生,無論你將來身居何方,希望你永遠做一個內心有溫度的人,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有良知的人。從教愈久,我越發體味到,所謂師生一場,只不過意味著我們和學生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我在不斷地目送一批又一批學生的背影漸行漸遠,我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們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們用自信與傲然的背影告訴我:我們已經擁有了單飛的力量,我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天空,我們要去游學四海、去建樹八方。這時的我明白,我們就像一條小船,我們不能上岸,我們也不會擱淺,我們還要在此岸與彼岸間擺渡。

  每當送走一屆學生,我就喜歡翻看著他們留給我或者我留給他們的文字,一樁樁、一幕幕猶在眼前:怎能忘記作為班乾部的於同學和我耍性子後又認識到自己錯誤後找我談天的情形;怎能忘記班級裡的凌同學用死活都不肯開房門的方式拒絕上周一的課,任我在她家的門外焦灼地等待了一個多小時,事後我在那天的QQ簽名上寫下:你用自己炮制的禁閉作為禮物送給周一的我,我該怎樣平復被你驚嚇到的心情?又怎能忘記,周三晚課後,回家路上蘇同學與我推心置腹地交流?她說,老師,謝謝你!看到你疲倦的身體、聽到你沙啞的聲音,再想想你對我們關注的眼神,真的心疼你!要放三天的清明小長假了,想你兒子就去看看他吧,別給自己留下遺憾哦——夜路私語,溫情暖心。是啊,這些都是孩子們在我校成長後的蛻變,這是我在『一個都不能少『的教育信念支橕下的累累碩果。

  二十六載的一線教育教學工作讓我知道:所有偷過的懶,都會成為以後打臉的巴掌。既定目標,心無彷徨。我堅信:一支粉筆、三尺講臺、一顆愛生如子、愛校如家的心,足以讓我的教育之路寫滿精彩!

責任編輯:王蕊
【專題】2018年黑龍江省職業教育活動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