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專題  >  專題新聞
搜 索
產業精准脫貧的領軍者——記龍江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宋長軍
2018-05-08 14:36:00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5月17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珅深入到龍江縣產業扶貧項目——格潤食用菌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調研,向負責技術和銷售的副總經理宋長軍詳細了解了這一產業扶貧項目的整體情況。當得知宋長軍是龍江縣職教中心教師時,孫珅對龍江縣『人盡其纔』這一舉措給予充分肯定。他鼓勵宋長軍,一定要把課堂上的知識與全縣主導產業、產業扶貧工作有機結合在一起,發揮一技之長,把智慧和科技成果轉化,變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他強調,像宋長軍這樣的『雙創』典型,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鼓勵更多像宋長軍這樣的教師『走出』課堂,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齊齊哈爾日報》2017年5月20日頭版

宋長軍獲得黃炎培傑出教師獎榮譽

  一、專心為農服務,探索富農之路

  宋長軍,現為龍江縣格潤食用菌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龍江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現代農藝技術專業食用菌學科教師,龍江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專家,中華職教社龍江社副秘書長,中國食用菌協會理事,黑龍江省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專家委員,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專家顧問團專家,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專家庫專家。企業被定為黑龍江省食用菌中試基地龍江分基地,龍江縣科普示范基地。

  宋長軍同志1990年畢業於東北農學院農業教育專業,二十多年來一直從事食用菌專業的教學、科研和基地管理工作,始終把『為了農民致富,我願用最大的努力,把知識和經驗傳授給渴求農業科技的農民』作為自己工作的動力和努力方向。為了傳授農業技術,在龍江大地行程幾十萬公裡,培養技術骨乾及科技示范戶2萬餘人次,使農戶年純增收超過3億元。他潛心教學科研,成為全國、省、市、縣知名的食用菌科技人纔,深得廣大農民的崇拜和信任。

  在農業生產指導上,宋長軍同志盡己所能,憑借熟練的食用菌制種和栽培技術,無償向前來學習的農民傳授。龍江縣黑崗鄉前興山的農民劉廣江,在宋老師的指導下,掌握了全套技術,年純增收20000元以上,並帶動周邊100多戶農民。縣電視臺采訪劉廣江時,他激動地說,『這一切都得感謝宋老師,是他帶我走上致富路』。堅持深入實際,為龍興鎮新城村指導黑木耳生產,這項技術現已在全縣440多家農戶普及,僅此一項使戶年純增收超萬元。在宋長軍指導下進行生產的菇農遍布齊市、大慶、內蒙及龍江各鄉鎮,達2000戶之多,每年免費諮詢服務3000多人次,每戶年純增收萬元以上,其中有870多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有380多戶年純增收在20000元以上。

  二、潛心科研與技術推廣,奠定產業發展基礎

  多年來在教學實踐和基地生產科研中,宋長軍同志把學到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把握農業科技的前進步伐,探索黑龍江省西部食用菌生產規律,選育出適宜本地的優良品種,創建了標准的食用菌制種、栽培室,大面積推廣了食用菌生產新技術,為農民增收致富服務。

  根據教學科研需要,宋長軍同志帶頭創建了食用菌研究室,現已發展成為我省西部較大的菌種引進示范和生產基地。在科研中他先後進行了『大棚春黃瓜套平菇試驗』、『黑木耳仿野生栽培試驗』、『北方棚室食用菌周年生產栽培技術攻關』等課題研究,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已進行了大面積推廣。撰寫的論文發表在國家級刊物《食用菌》《中國食用菌》等雜志上。2011年,參編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農業高校教材《食用菌栽培》,共4個章節2.5萬字。現為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專家會員,在全國食用菌生產科研、推廣領域享有很高知名度。

  從2004年開始,宋長軍協議管理龍江縣職教中心的教學基地,與省科學院微生物所合作先後進行了沙棘黑木耳富集黃酮技術研究,黑木耳新型基質——玉米芯配方試驗,重點利用沙棘果渣做基質原料。在實驗中,宋長軍的團隊經過大量艱苦的實驗探索,終於克服了黃酮分子過大的難題,讓黑木耳菌株順利吸附小分子黃酮。他們鍥而不捨,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用了5年時間成功研制出功能性黑木耳——沙棘黑木耳,其中黃酮含量是普通木耳的2—3倍。沙棘果中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在抗氧化、扼制動脈粥樣硬化、增強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明顯作用。好的成果出來了,怎樣『走出』實驗室,盡快轉化為產品,轉化為生產力,讓農民從中受益?2009年,宋長軍馬不停蹄,利用黑河市孫吳縣大果沙棘資源,成立了孫吳縣格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功能木耳生產廠,進行沙棘黑木耳生產推廣應用。當年,生產沙棘黑木耳10萬斤,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逐漸打開了銷售市場,每斤沙棘黑木耳最低賣到68元,最高的禮品盒達到168元,讓生產沙棘黑木耳的農戶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三、凝心聚力,創立食用菌產業帶動脫貧新模式

  2016年結合全縣精准扶貧號召,發揮企業科技帶動優勢,大力推廣適合龍江縣的黑木耳棚室掛袋栽培技術,在全縣7個鄉鎮遴選貧困戶120戶,進行技術培訓,配合鄉村組織為貧困戶建立黑木耳掛袋棚,並推廣水稻育秧後棚室擺栽黑木耳技術。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為山泉鎮4個村20戶貧困戶提供栽培棚,為貧困戶提供菌袋55萬袋,在產品回收時收回菌袋成本,減少了貧困戶資金不足的壓力。當年120戶貧困戶增收超過5000元,實現了精准脫貧,並掌握了黑木耳棚室管理栽植技術,農戶普遍認可。在省市縣的精准扶貧工作檢查中,公司的『企業-產業帶動貧困戶精准脫貧』模式得到肯定,食用菌作為龍江縣的新興產業,增長潛力大,立足龍江縣實際。大力發展黑木耳經濟,打造龍江縣高端功能型食用菌品牌。

  2016年10月,食用菌產業被定為龍江縣立縣富民重點產業,作為精准脫貧全覆蓋發展。經過多次考察、研討、論證,利用產業資金擴大公司生產規模。2017年,投資8000萬擴建年產1200萬袋的黑木耳菌包生產基地,500棟標准黑木耳立體掛袋棚正在建設中。建立標准加工車間,進行產品回收加工銷售,年可回收加工食用菌產品500噸以上,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利稅300萬元。通過企業帶動,貧困戶參與生產、效益分紅、加工銷售等方式,可帶動龍江縣1萬貧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實現產業脫貧目標。在此基礎上,將貧困戶產業扶貧分紅資金的部分入股企業,既保證了企業發展的資金保證,又讓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發展建設,真正做到產業拉動,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打造龍江縣高端功能型食用菌品牌。作為總經理的宋長軍同志克服了冬季施工難,風險大等不利因素,積極組織施工建設,新建生產車間7000平方米,新上日產8萬標准黑木耳菌袋生產線。企業被政府收購後,宋長軍並沒有躺在原有的成績上『享福』,而是擔任了新的國有企業——龍江縣格潤食用菌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全權負責企業的生產技術、產品加工和銷售。

  為配合產業發展,在縣科協的組織下,結合第29屆科普之冬,在全縣進行食用菌生產技術培訓。編寫了《黑木耳棚室立體掛袋栽培技術》、《沙棘黑木耳生產技術》、《北方大球蓋菇生態栽培》、《平菇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等培訓資料,制作科學直觀的課件。自1月起至3月中旬,先後進行骨乾培訓56課時,培訓各鄉鎮技術骨乾700人,管理人員到鄉鎮培訓100課時,培訓管理人員1000人,為我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培養了急需的技術管理人纔。

  宋長軍同志在多年的為農服務工作中,勤勤懇懇,實乾奉獻,幾十年如一日,在農業職業教育戰線和為農服務的實踐中做出了突出貢獻,為農民科學致富提供了實實在在的農業科技保證,堪為典范,成為教學科研的帶頭人,得到了各級主管部門的嘉獎。獲得全國第三屆黃炎培傑出教師獎,被評為省最佳教師、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市新長征突擊手、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范、市優秀教師、優秀科技工作者、科普之冬先進個人和縣十佳青年教師;2015年被評為黑龍江省食用菌產業化先進個人;2017年被評為齊齊哈爾市第十屆優秀科技工作者標兵,黑龍江省農村實用人纔,獲得齊齊哈爾市第二九屆科普之冬播種獎。

責任編輯:王蕊
【專題】2018年黑龍江省職業教育活動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