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專題  >  專題新聞
搜 索
用鐵人精神打造響亮中國名片 ——『大慶新鐵人』李新民
2018-05-07 07:58:44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有一種事業,注定與繁華城市遠離,沙漠、戈壁、深山、荒原是成就事業的舞臺,這就是石油勘探開發;有一種人生,注定與輕松舒適無緣,『髒、累、苦、險』是每天工作的寫照,這就是石油鑽井工人;有一種精神,在上世紀60年代因大慶1205隊隊長王進喜而傳播,激勵著百萬石油工人,成為中國工人精神內涵的象征,這就是『鐵人精神』。

  『大慶新鐵人』——中國石油大慶鑽探工程公司伊拉克魯邁拉項目部副經理李新民,是新時期產業工人實現中國夢的優秀代表,在他身上,有著激勵人心的精神和力量。

哈法亞鑽井現場1990屆畢業生李新民與國外石油工人建立深厚友誼,學院黨委宣傳部提供

  銘記母校教誨,苦練過硬本領

  1990年,剛剛邁出的校門的李新民被分配到了1205鋼鐵鑽井隊,從那時起就和鐵人精神結下了不解之緣。『1990年6月,剛走出校門來到1205隊時,工具都是幾十斤上百斤。我身體單薄,力氣小,再加上技術要領掌握不到位,每次打大鉗都扣不上3個牙兒。當時班組經常搞競賽,有一次我替師傅上臺打大鉗,卻怎麼也扣不上,只能羞愧地走下鑽臺』。李新民感慨地表示:『是母校教會了我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教會了我怎麼做人,怎樣在崗位上做一名合格的一線石油工人』。

  從那以後,每次一甩完鑽杆,他就上鑽臺練習打大鉗,一次不成十次,十次不成百次,胳膊掄腫了,手磨出了血泡。經過千百次的苦練,終於全面掌握了操作要領,打大鉗一把成。僅一年,李新民就掌握了鑽井隊6個操作崗位的全部技能,成為『全能選手』。先後擔任1205隊鑽工、技術員、副隊長、黨支部書記,鑽井二公司GW1205鑽井隊海外項目部經理。2003年3月,李新民成為1205隊第十八任隊長。

北京人民大會堂1990屆畢業生李新民作為十九大代表在『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學院黨委宣傳部提供

  紮根鐵人隊伍,發揚鐵人精神

  他,帶領大慶1205鑽井隊累計鑽井1800多口,總進尺250多萬米,相當於鑽透了283座珠穆朗瑪峰;他為鐵人隊的帶頭人,在苦髒累活面前,李新民總是搶在先;遇到危險和困難,他總是衝在前。

  李新民說:『我1967年出生在黑龍江省泰來縣的偏僻農村。1990年從大慶石油學校(該校為大慶職業學院前身)畢業後,幸運地來到王進喜生前所在的1205隊工作,2003年成為1205隊第18任隊長。26年的時間裡,我沒有離開過1205隊,石油鑽井基層隊的各種崗位我幾乎都乾全了。每到一個崗位,我都讓自己的技術過硬』。這就是李新民能紮根一線的創業寶典,更是他最簡單的成長秘籍。

  身材敦實、語言朴實、目光沈穩,很多石油人說,李新民與鐵人王進喜有著極高的『相似度』,都是當之無愧的『硬漢』。自擔任隊長以來,李新民每年有270多天盯守在井上,有2800多小時跟班作業。

  2004年1月,在1205隊鑽井進尺向200萬米大關突破的關鍵時刻,井架立管游壬刺漏,如果不及時修復將造成卡鑽的嚴重事故。李新民系上安全帶爬上井架,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寒風中進行應急處理。戴手套用不上力,他就甩掉手套。20多分鍾後,故障排除了,而他的雙手凍僵了。

  作為隊長,李新民始終認為鑽井要苦乾,更要巧乾。掌握鑽井新工藝、新技術,是他永遠追求的目標。在李新民的帶領下,1205鑽井隊不斷創造新輝煌。2003年,首次打出叢式定向井;2006年,以提前20天的戰績,完成了大慶油田首口長水平段取心井施工任務,成為一支具備多種井型施工能力的鋼鐵鑽井隊。

大慶職業學院大學生活動中心1990屆畢業生李新民回母校做十九大精神報告並與學弟們合影留念,學院黨委宣傳部提供

  戎馬火爐國,追逐中國夢

  『把井打到國外去』,是鐵人老隊長王進喜的遺願。為了准備『走出去』,李新民組建『青工崗位技校』。英語水平『零基礎』的李新民,像鐵人當年『識字搬山』一樣,用4個月『超人』般的學習震撼著每一個人。培訓結束時,項目組12名隊員全部通過了出國前的審核考試。

  2006年2月,多年戰亂的蘇丹,是1205隊征戰國外第一站。到蘇丹的前5個月,是李新民最苦最難的5個月,鋪蓋卷沒打開過,沒脫過衣服睡過囫圇覺。

  一到蘇丹港,李新民的心就揪了起來:板房的門掉了,設備被海水嚴重浸泡,掛滿鹽霜。500多個部件、上百部設備、上千噸鑽具,平常需要十幾個人,最快也要半個月,纔能清點搬運完。他們天天吃住在現場,加班加點。最終6個人只用了6天,就完成了任務,創造了蘇丹港人數最少、用時最短的清關紀錄。

  但到了井場,還沒等喘口氣,難題又來了:三臺柴油發電機,兩臺被海水嚴重腐蝕,鑽機無法開鑽。這時距合同規定的開鑽日期也只有14天了。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李新民聯系了在蘇丹的所有中國鑽井隊,終於找到了一臺准備大修的同品牌發電機,然後四處奔波修理找配件。

  在被稱作『世界火爐』的蘇丹,從早到晚都在蒸桑拿,一天喝上十七八瓶水都不用上廁所,都變成汗水蒸發了。井場上到處都是鐵家伙,手一握,就燙起泡。晚上開了燈,周圍黑壓壓、密密麻麻都是蚊蟲,有時遮擋得燈光都透不出來。蚊蟲從領口、袖口鑽進來,爬到哪裡都是一溜血泡。但是沒有一個人有怨言,大家幾乎24小時連軸轉,千方百計修好了發電機,海外第一口井如期開鑽了。

  『26年的時間裡,我在國內工作了16年,在海外工作了10年。我最深的感受是,國內打井要有一股勁,一股不服輸的勁;國外打井要爭一口氣,為國爭光的氣。』李新民說。就是靠著這股不服輸的勁,在蘇丹5年多時間裡,李新民所帶領的鑽井隊先後創出23項高指標和新紀錄,兩度獲得蘇丹政府授予鑽井施工隊伍的最高榮譽『PDOC杯』。

  征戰伊拉克,濃濃愛國情

  從蠻荒的松嫩平原,到中東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李新民的鑽井隊一次又一次面臨復雜的情況,但讓李新民無比自豪的是:『他帶的隊伍沒有一個人在井上操作時受過傷,沒有出過一次安全事故。』

  2010年10月,中國石油中標伊拉克戰後石油第一標,李新民被選派到哈法亞油田,負責大慶鑽井項目。由於連年戰亂,伊拉克油田設備毀壞嚴重,許多油井只有30多年前粗略勘探的地質資料。他組織團隊成員查找資料,分析地質情況,加強與甲方的技術交流,認真落實施工方案,每天穿著20多斤重的防彈背心,戴著重重的鋼盔,在拿著衝鋒槍的安保人員的護送下,坐上防彈汽車,往返於工地。他們的隊伍只用47天就成功打完3167米的水平井,比設計節省了19天,一舉創出哈法亞地區的鑽井新紀錄,為哈法亞油田提前15個月完成一期目標作出了重大貢獻。

  『從在國內打井創紀錄,到勇闖海外立標杆,我們用實際行動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旗幟高高飄揚,用業績證明鐵人隊伍用在哪兒都是一塊好鋼』。李新民在2012年5月24日回母校大慶職業學院向學弟學妹們做報告時如是說。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面臨許多艱難的時刻,在困難面前的態度決定著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李新民,用他非凡的毅力和勇氣,將一個個艱難的時刻變成了一個個展示能力的輝煌瞬間。

  戰後的伊拉克,到處都是戰爭的場景。2010年10月,李新民從巴格達機場到油田的路上看到,到處是坦克殘骸、被炸飛的輪胎,還有一排排土袋子壘出的隔離帶,刷著紅漆的那一側就是還沒清理的雷區,石油鑽井場從外到內設了五道防護措施。即使這樣,危險還是時有發生。有一次,一組倒班隊友在途中,一枚火箭彈穿車而過,在不遠處爆炸,險些車毀人亡。

  在艱苦凶險的環境下,李新民帶領項目部創出了鑽井周期最短、機械鑽速最快等19項伊拉克鑽井新紀錄。

  身在國外,他更加懂得什麼叫真正的愛國;走出國門,他更加體會到找油的艱辛。『我為祖國獻石油』,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一句空話,要付出智慧和汗水,乃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50%是一個國家石油對外依存度的紅線,目前我國已經達到近60%。去蘇丹,去伊拉克鑽井,再危險我們也得去。因為國家缺油,這是我們國有企業必須承擔的責任。』

  李新民說,『不論是生命禁區,還是技術極限,都擋不住石油人的腳步。』

  這就是李新民,朴實、堅韌、執著,一個為祖國石油事業付諸行動的石油學子,一個能為『寧肯歷經千難萬險,也要為祖國獻石油』誓言而踐行至深的熱血鐵漢,一個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無我築夢的錚錚男兒。

責任編輯:王蕊
【專題】2018年黑龍江省職業教育活動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