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專題  >  專題新聞
搜 索
博愛耕耘 不忘初心——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王博
2018-05-04 17:28:46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如果說孩子是花朵,那幼兒園的老師就是澆灌幼苗的園丁。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有一所屹立65年的學校『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從這裡走出了數以萬計遍布祖國南北的幼教人。多年來學校注重對教師的培養和人纔的培養工作。學校的畢業生更是以過硬的專業技能,全面的綜合素質、精湛的文藝功底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深受社會各界的好評。這一切和各位老師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下面向大家介紹的就是我校以培養園丁為己任的優秀教師——王博。

  王博老師是一名具有30年教齡的優秀教師,她被哈爾濱市總工會授予『哈爾濱市最美女職工』稱號。『嚴謹、惜纔、慈愛、時尚』是這位年過50的女教師的標簽,讓我們走入王老師的日常生活,感受她的魅力。

王博老師開主題班會照片,王博老師提供

  第一次見到王博老師的人都會被她慈祥和藹的笑容所溫暖。這種溫暖源於她對學生的熱愛、對生活的理解、對工作的追求。從她人生第一次走上講臺開始,轉眼就是三十年,王博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的學生,將來都是幼兒園的老師。今天的我,把什麼樣的能量帶給她們,他們就會用什麼能量去教育孩子、去感染社會,這就是教書育人』。王博老師平時在工作中是一位非常認真、負責、有責任心、有愛心的老師。除了教學工作,她還擔任了兩個五年制中專班的班主任。班上學生年齡小,所以對學生來說,王博老師不僅是嚴師更像一位慈母。正如她的學生謝文馨所說,『和王老師相處三年間,太多事情了,老師對我就像對她自己的孩子一樣,在生活上對我們有時比爸爸媽媽做的還多。』

  王老師的座右銘:『做為班主任要把愛灑在每個學生的心田,在她眼裡,每個學生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用愛心澆灌,她耐心傾聽學生心底的聲音,熱心幫助她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2015年,本來生活困難,加之父母離異、與多年臥病在床的母親相依為命的學生張華運,突然失去了生命中最親的人和生活經濟來源。張華運說『當時我真的覺得這書讀不下去了』。王老師對她家的情況很熟悉,但是這個消息她當時並不知道,她問孩子,孩子也不說,就只是說不想讀書了。得知真實情況的王老師當時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幫助突遇變故不幸的孩子,王老師先為他墊付了學費,又想方設法的為他解決日後的讀書和生活的困難。王老師多方的奔走聯系多家企業,最終找到慈善企業家,每月為張華運提供生活費直到畢業。張華運說『如果沒有王老師,我這輩子就會提早告別校園了,在我人生最無助的時候是王老師挽救了我』。再從教生涯中,這樣傾盡全力去幫助學生的行為,王博老師不只是第一次了。

  王博老師說,我就是想如果我能幫上這些孩子克服眼前的困難,不讓她們離開校園,讓她們順利畢業,找到工作,那麼它們的命運就會是不一樣的。

  如果說,在危難時刻救助學生是朴素而高尚的情操,幫助學生實現夢想與價值,可以說是老師最高的追求。

  教學嚴謹,因材施教,王博老師針對每一名學生的特點,認真了解,准確分析並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說起來容易,為此王博老師卻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王博老師做到了,她堅持如一。

  考大學,學音樂,對一個從未接受過正規音樂教育,未讀過高中的孩子來說,無異於做夢。面對現實的是,要參加藝術高考,學鋼琴表演,僅學前教育學科的鋼琴課練習遠遠不夠,更別說額外的專業鋼琴輔導和高昂的學費。

  張新新,2011屆學前教育專業中專班學生。入學不久,王博老師就發現了這個來自農村家庭的瘦弱女孩,有些與眾不同。這個孩子比一般的學生都要刻苦,對音樂和鋼琴十分熱愛,也有悟性。但她家庭條件不好,也從沒有接觸過鋼琴,甚至連小學音樂課都沒好好的上過。可是這孩子有骨氣,王博老師就鼓勵她,讓她讀完中專,考大學繼續學音樂。考大學學音樂的提議,對於張新新這樣一個從未受過正規音樂教育,沒有讀過高中的孩子來說,無異於做夢。更現實的問題是,要參加藝術高考,學鋼琴表演,學前教育學科中的鋼琴課聯系,遠遠不夠。而王博老師不但犧牲個人的時間,為他輔導,而且在高考前夕,在需要大量的精力復習、需要大量的時間練琴,在住校是做不到的情況下,王博老師就讓張新新住進了自己的家裡。技藝精湛的老師帶著如飢似渴的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加速奔跑。除了學習,老師還照顧起張新新的飲食起居。甚至在學習文化課方面,孩子在外面補習的時候,也會做好飯親自送去。在外人來看,就是儼然是一對母女。王博老師說『我女兒沒在國內參加高考,但陪伴新新高考的過程中,我體驗到了高考生媽媽的辛勞,看到新新的錄取通知書那一刻,感到非常幸福』。2014年,張新新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哈爾濱石油學院音樂系,音樂表演學專業。在張新新身邊的所有人看來,這就是一個奇跡。在讀大學期間,王博老師不光關注她的學業還鼓勵她積極靠近黨組織,參加業餘黨校學習。張新新連續兩年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並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標兵』『優秀三好學生』,如今張新新已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亦師亦母,是學生畢業留言本上,寫的最多的文字。王老師在課堂上是嚴師,課下是慈母。幼師學生大多是是十幾歲,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子,不論是心理、生理都處於人生重要的成長期發育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都有強烈的『成人感』,表現於要求獨立,希望擺脫對家長的依賴。在學生處於『大人身體,小孩心理』的半成熟期,王博老師擔任起臨時家長的責任。

  世上的路有千條萬條,王博老師選擇的是一條無悔的教師之路。在三十多年的從教之路上,有喜悅、有淚水、有掌聲,在王博老師看來,這些都是她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歲月靜聽花開。

責任編輯:王蕊
【專題】2018年黑龍江省職業教育活動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