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專題  >  專題新聞
搜 索
中石油集團公司勞動模范——大慶職業學院『精細地質研究大師』呂桂友
2018-05-04 16:45:00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她叫呂桂友,1965年出生在山東省膠南縣一個小村莊,為了求學1976年隨父母來到黑龍江,從此成了龍江人。1984年考取了大慶石油學院,地球物理測井專業(專科),1986年7月畢業後一直工作在教學、培訓和科研一線,成為了地地道道的龍江職教人。32年來,她從一個農村女孩,成長為一名博士研究生;從一名人民教師,成長為一名教授、省級教學名師、省師德建設先進個人、中石油勞動模范。

大慶職業學院北校區大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呂桂友與徒弟郭玉超合影,學院黨委宣傳部提供。

  修德強技,做點亮學生心燈的人

  呂桂友是一個專業過硬、嚴謹負責、樂於奉獻的人,她幾十年如一日地勤奮好學,不僅注重理論知識學習,還特別注重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年來不斷深入生產一線實踐,努力提高自己的實踐技能。教學中,她搜集大量資料和案例,堅持『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學生參與度高、積極性強、知識紮實、綜合素質明顯提昇。此外呂老師還用自己從一名大專生到博士的經歷,引導學生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進取,努力探索。她教過的學生李國新、王紀偉、吳丹三名學生通過全國統考,考入東北石油大學碩士研究生,王紀偉目前在讀博士,成為了學院的驕傲,也給在校生帶來了極大的鼓舞。

  呂桂友對教育事業傾心竭力,她是石油工程系專業帶頭人,她知道學生最需要的是什麼,老師應該如何教、教什麼、怎麼教,高職的孩子由於家庭和個人的原因比較難規范,但這些孩子與呂桂友在一起的時候都非常尊敬她,問其秘訣,她只是淡淡的說:『視如已出就能產生愛的力量,對待他們就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呂鶴同學患腎病及換腎前後,呂老師不斷鼓勵學生樂觀堅強,多次去醫院探望、一次次把錢塞給呂鶴手裡,使學生和家長深受感動。32年來,她一直關注貧困學生,在學生遇到生活或者心理上的困難,他們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找她。這對於她來說是一種幸福,從來沒有推諉、拖延,總是盡自己所能,為學生提供幫助。學生們親切地稱她為老媽,被學生們譽為『點亮心燈的人』。一名學生的征文《呂桂友——影響我一生的大學老師》,入選『高等職業教育服務青年成長發展暨第五屆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成果展示會』展示案例。

  2012年以來呂桂友老師帶領科研團隊中的部分老師利用晚上的時間義務給高職學生開辦第二課堂,120多人受益,6年來她經常吃住在單位,悉心指導每一位學生,2016年呂縉、陳愛鵬、鄧浩川、張春磊四名學生獲得省高職院校首屆學生技能作品交流賽一等獎。

大慶職業學院北校區岩心室技能大師呂桂友和徒弟一起觀察礦石樣本,學院黨委宣傳部提供。

  精研專技,做服務油田的帶頭人

  呂桂友身上有勞動模范的擔當,作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勞動模范、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傑出員工、巾幗建功先進個人、局『優秀共產黨員』,她對油田有深厚感情,她把為油田服務作為責任使命。作為科技工作者,她2000年開始從事油藏精細描述工作,先後為采油三廠完成了聚驅、泡沫驅和三元復合驅三個工業區塊的精細油藏描述工作,為試驗成果分析和油田生產解決了許多難以解釋的復雜地質問題。2001年7月份,她剛剛接受了靜脈曲張手術,突然接到北三西三元復合驅課題研究任務,手術纔五天,她忍著雙腿23個刀口的劇烈疼痛回到了工作崗位上,由於手術後行動不便,單位在樓區租了個一樓兩代戶作為辦公室,她和畢研斌博士聯手在那個租來的樓裡日夜奮戰三個月,如期完成了研究任務。18年的孜孜追求,不僅出色地主持完成了多項科研任務,還培養了跨3個系部28人組成的科研團隊,極大地提昇了學院服務油田和地方的能力,石油專業『產學研訓培』一體化基地已經初步形成,在油田生產、高職教學、技術研究和技術培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英臺-大安北黑帝廟油層儲層特征及油水分布規律研究』課題初期,無電腦、無軟件,臨時在實訓樓四樓,從研究院取回測井曲線、地震資料等基礎數據,建工區、分層、整理數據、繪制平面相,三個月的時間吃住在實訓樓,一次外出去讓胡路匯報階段成果,呂桂友老師感嘆道『讓胡路的陽光比咱們學校那邊的好啊,這邊雪都化沒了』,這讓同去的鄭世紅老師感慨到『你都快三個月沒出實驗樓了!』一次在看岩心的過程中,原本想要鹽酸瓶的她隨口說:拿勺子來,這兒有油。瞬間打破了十幾人一個上午岩心觀察的寧靜,在場的人笑得忘記了疲勞,那興奮勁,至今讓鄭老師記憶猶新。她常常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渾然不知時光飛逝,經常熬夜到凌晨。在呂桂友的日歷裡就沒有星期六、禮拜天,沒有節假日,每逢寒暑假,都成了科研集中攻關的的黃金期,她拖著疲倦、帶病的身體親自為項目組的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審核成果圖。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正是在呂桂友老師帶領下,該項目成果為初期日產78方、落實控制儲量2136萬噸的英平1井提供了優質地質資料,該井的成功鑽探,成為2013年大慶東北探區石油勘探進展成果之一,有力地促進了薄差層提產增效、加快了儲量昇級動用技術發展。她發揮測井、地質以及井震結合技術優勢,先後完成兩個油公司科研課題《敖南地區扶餘油層沈積微相研究》和《松遼盆地北部龍虎泡地區扶餘油層沈積微相研究》,分別獲得油公司技術創新二等獎和三等獎。目前與大慶油田研究院合作承擔『榆東—太平川地區油氣成藏條件研究及有利目標優選』課題研究。自2013年來,呂桂友項目組累計為油田服務科研項目創收1100萬元。

  匠心育人,做教師成長的引路人

  呂桂友身上有地質專家的特質,她能夠在自己的領域中准確地解決問題,她通過項目落地來培養培訓人纔,在她身上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無私的傳幫帶精神。面對各種壓力,很多時間她都默默地承擔,也有難過的時候,也有無助的時候,也有病倒的時候,但每每這些時候她都能微笑面對,調整自己再出發。2014年到2017年期間,她帶領中青年教師聯合組成的培訓團隊共完成15個廠級操作類員工培訓班、13個廠級技術員培訓班、3個油公司級高級技術人員培訓班,總計培訓1085人次,為油田高效勘探、持續穩產打下堅實技術基礎。作為培訓師,她瞄准油田員工技術需求,發揮自己理論功底深、科研經驗豐富的優勢,追求培訓實效性,做實培訓調研,開發培訓菜單,滿足不同廠礦、不同層次的地質技術人員培訓需求。2018年初學院承擔采油一廠赴海外人員培訓任務,呂桂友老師更是全身心投入,整個寒假忙到年前臘月二十八,大年初八又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培訓方案設計、教師教學安排等,授課內容全部采用雙語教學,承擔雙語教學的專業課教師都是第一次承擔這樣難度的任務,教學難度可想而知。呂老師發揮自身外語強的優勢,親自示范授課方法,使青年教師增強了信心。她總是說自己有緊迫感,距離退休越來越近,能做事的機會越來越少,恨不得一天掰成兩天過。采油一廠、油田公司對外項目部對此次培訓評價頗高。她的培訓課被學員們譽為知識大餐,她設計的培訓方案被評價為『量身定做』。參加培訓的歷屆培訓學員都感覺受益匪淺,苦於時間短、沒學夠。

  有一次接到采油七廠緊急上的培訓項目,呂桂友熬夜准備到凌晨三點多,八點到課堂後一直站著講課到中午,出於心疼師傅腰間盤突出的老毛病,徒弟郭玉超給她搬了把椅子,師傅呂桂友卻說還是站著講這樣效果好,這讓徒弟郭玉超暗下決心:今後一定向師傅學習對標。2016年師傅呂桂友獲得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勞動模范,這讓徒弟郭玉超異常興奮,但師傅在榮譽面前的平和卻深深地給徒弟郭玉超上了一堂鮮活生動的榮譽課,呂桂友告訴他:『講進步不要忘了黨、講成績不要忘了大多數,這是鐵人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為祖國獻石油的道路上我們只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

  沒有一個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在驕人成績的背後,她經歷的多少辛酸,付出了多少心血連她自己也說不清楚,也從未聽到過抱怨。她常常打趣說:忙活,忙活啊,只有讓自己忙起來纔會讓自己和別人活得更好。

責任編輯:王蕊
【專題】2018年黑龍江省職業教育活動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