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專題  >  專題新聞
搜 索
佳木斯特殊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折翼天使添新翅
2018-05-04 14:04:46 來源:東北網教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光陰似箭,轉眼2018年已經過去了19天。這一天,是農歷丁酉年的臘月初三,和北國邊城佳木斯歷史上的任何一年的同一天並沒有多大變化,冰天雪地,寒氣襲人。

  這一天,所有學校都剛剛放寒假,大多已人去樓空。

  然而,在佳木斯市勝利西路西南崗下的佳木斯市特殊教育中心學校教學樓內,卻是人聲鼎沸。四十多位教師奔走相告,二十多名聽障學生激動地打著手語,傳遞著喜訊。

  校園南側,佳木斯助殘制衣廠內,暖意融融。隨著一片嗡嗡的機器聲戛然而止,2017年度最後一批兩千件純手工制作中式傳統時尚漢裝整齊疊放,並現場通過廠家驗收。至此,他們辛勤勞作整整兩年的佳木斯助殘制衣廠,成功突破萬件成衣無疵點大關,助殘制衣廠榮獲總公司『免檢產品』的榮譽稱號,全體師生歡呼雀躍。

佳木斯特殊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參加市第八屆杏花杯職業技能大賽曾紅玲老師指導三名學生獲獎合影--佳木斯特殊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提供

  面對一張張開心的笑臉,面對著二十幾雙聽障學生清純水亮的眼睛,校長齊微趁人們不注意,背轉過身,踏著剛下過的厚厚積雪,走回北樓的辦公室。一路上,這個看上去利落乾練、透著果敢剛毅的女校長淚流滿面。

  坐在辦公桌邊,齊微思緒萬千。一任又一任領導班子苦苦追求,一茬又一茬園丁的辛勤付出,一屆又一屆學生的不同境遇,仿佛銀幕上的畫面一般,歷歷在目,浮現眼前。

  助殘路漫漫,上下求索

  佳木斯市特殊教育中心學校始建於1958年,其前身為聾啞學校。六十年來,曾讓二千多名殘障兒童在校園內學到了文化知識。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新世紀新千年之初,上一任校長倫濤感到從未有過的困惑,國家投入了那麼多資金和人力物力,但實際效果卻總是差強人意。突破點在哪裡?這個讓所有特教人困惑的問題始終在他腦海裡纏繞。

  2006年的一個炎炎夏日,又一批學生帶著對校園的深深眷戀,離校而去。倫濤正在辦公室整理下一學期工作計劃,畢業生何釗被她媽媽手拉手領著,走了進來。

  『倫校長您好,我是何釗的媽媽。』

  『您好,請坐,』倫濤站起身熱情讓座,並為母子倆端上兩杯水,『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嗎?』

  『倫校長,孩子在學校念了九年,我們很感謝。』

  『您不必客氣。』

  『可是,倫校長,學了九年,孩子畢業了,回去了還是個愁啊。』何釗媽媽說完,發出了一聲無奈的長長嘆息。

  那一刻,倫濤校長內心仿佛受到了強烈的刺激,一向善於表達的他沈默了。是啊,孩子是畢業了,可是畢業了又能乾什麼呢?很多聽障孩子因沒有生存技能而得不到有效的安置,至少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畢業生,因各種因素離家出走,流落在社會各個角落,成為不安定因素。這個數字,他雖然有所了解,但在這一刻,還是讓他為之一驚。也就在那一刻,一份強烈的責任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佳木斯特殊職業教育中心學校2016年4月助殘制衣廠正式掛牌成立--佳木斯特殊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提供

  他安慰送走了娘倆,沒有片刻停留,隨即召開了校領導班子會,第二天又召開了全校大會。一個主題:要讓在這所學校畢業的特殊孩子,走出校園,找到生路。

  他們邊請批邊運作,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學校又多了一個名字—佳木斯特殊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成為省東部地區第一所同類學校。初期的運作,非常艱難,基本圍繞一些簡單的手工制作、盲人按摩、燙發洗發剪發、擦鞋、汽車美容等。

  2007年春季,學校的殘疾人愛心刷車場正式營業,由於人們頭腦中固有的認識,很多開著好車的車主是不會來的,來刷車的大多都是圖便宜的出租車司機。盡管這樣,職教主任孫猛乾得也特來勁,帶領幾名教師,主動放棄節假日和早晚休息時間,義務奉獻,有時就睡在刷車場,以便多刷幾輛出租車,硬是幫刷車場的學生們橕起了門面。

  就在同一年的夏季,倫濤帶領三名教師,連臥鋪都捨不得坐,輾轉幾千裡,到四川學習蠟染技術。一行四人,熬了幾天幾夜硬板,灰頭土臉,槍毛槍刺,竟被前來迎接的朋友誤以為碰見了打工仔。同行中的美術教師張克義,早已接近退休年齡,回來後雙手長期被蠟染試驗改變了顏色,憑著不捨的鑽勁和韌勁,將蠟染技術研發成功,並在職業高中推廣。

  2007年深秋,『全國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現場會』在特教中心成功舉辦,得到了全國各地特教專家高度評價。但經過學習交流,學校領導班子又有了新思路,根據聽障孩子形象思維發達這一特點,結合本地少數民族特色,他們將主打項目定位在發展赫哲族魚皮工藝畫上。

  特教中心的事跡,深深感動了在南方創業經營服裝企業的愛心人士—佳木斯人劉悅。經多方聯系運作,2013年,她投資機器設備為聽障學生進行手帕等簡單縫紉技術培訓,校企合作初見端倪,於2014年學校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個『殘疾人實訓就業基地』。

  培訓加訂單式生產模式運作一段時間後,他們感到,光是靠魚皮畫手帕之類單一主打產品,讓特殊學生能夠走向社會謀生存,依然是很艱難的事情。學校深入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於2016年4月25日,特教中心--佳木斯助殘制衣廠正式掛牌成立。至此,產教融合終於在學校落地生根,校企合作終於開花結果。劉悅的廣東憶·田上服飾有限公司再次積極為工廠投資設備和無償技術培訓,下成衣訂單並收購。這個項目讓全校教職工如獲至寶,他們每天都會抽時間為工廠奉獻義務勞動和愛心,在教育孩子的本職工作上也更加上心了。經過努力,目前該廠成功安置聽障畢業生就業18人,28名職業高中學生在實訓基地進行職業培訓。

  自打職業高中成立,學校全體教職員工也迎來了最為開心日子。以前來學校的孩子們經常逃校,學校就發動全校教工以及社會上的親朋好友甚至驚動派出所民警聯合尋找。而現在,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流入社會,甚至還有不少通過學生和家長的介紹慕名而來。職業教育的熱鬧紅火,深深吸引了殘疾孩子的期盼的目光。

佳木斯特殊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服裝車間鮑艷春老師指導高一學生制作上衣--佳木斯特殊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提供

  教育路迢迢,亦苦亦樂

  『對聽障孩子進行職業技能教育,要比普通孩子多一百倍一千倍的耐心。』從第一屆開始就沒離開過職教崗位的教導主任、全省優秀教師秦藝如是說。

  是的,他們在實現殘疾孩子由普通初級教育向職業高中教育的轉型的過程中,歷盡了千辛萬苦。這是一條崎嶇小路,經過十年的披荊斬棘,硬是被佳木斯特教人闢成了一條康莊大道。

  『聽障孩子職業教育雖苦,但看到他們終於學有所長,一技在身,自立社會,我們的心裡比什麼都甜。』市級優秀教師曾紅玲的話,表達了特教人的心聲。

  2011年9月19日,國家、省、市工藝美術協會到特教中心檢查指導工作,聾人學生曲凱同學制作的魚皮畫作品《鯉魚躍龍門》,引起極大興趣,並通過國家工藝美術協會領導,轉贈給國家工藝美術協會名譽主席李鐵映。10月6日,他們收到了從上級領導轉來的李鐵映同志的親筆回信。李鐵映在回信中對學生工藝作品給予肯定,並鼓勵同學們勤奮學習,在生存的道路上努力進取,爭取更大的進步。

  2012年6月27日至29日,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作品展會在天津市舉行。在參賽100多個代表隊6000多名選手中,佳木斯特教中心是全國唯一一家由殘疾學生參賽的隊員,選送的參賽作品赫哲族風情系列《過年了》獲金獎,赫哲族風情系列《梅》獲得銀獎,《蘭》獲銅獎。黑龍江代表隊共有7家職業院校代表參賽,共獲金獎3項,其中就有特教中心的一份光榮,受到了省市各級領導的高度贊揚。

  自從開展職業教育以來,共有學生50人次在國家、省、市各級技能大賽中獲獎。一個個成果,一件件作品,凝結著教師的心血,浸潤著學生的汗水。不用過多的言語表白,你隨意到特教中心走一趟,看著蕩漾在師生們臉上自信的微笑,足以證明:他們成功啦。

佳木斯特殊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齊微校長慶祝助殘制衣廠突破萬件免檢產品大關師生合影--佳木斯特殊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提供

  天使心切切,因愛飛翔

  采訪中,服裝專業教師鮑艷春說出了她的感悟:『每一個生命,都是神奇的,都是健全的。從生命的意義來說,在特教老師的眼裡,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存在殘疾,都是美麗的天使』。

  2016年,新任校長齊微帶著對特殊教育的執著,放棄了教育局機關中層領導崗位,主動挑戰了這項對她來說還是非常陌生的事業。

  近兩年的時光,齊微感慨良多,她說:『我市特教事業之所以取得長足發展,得益於她身後極具奉獻精神和執著敬業精神的這個團隊,得益於孩子們對成長的無限渴望,更得益於學生家長乃至全社會對這項事業的大力支持。特殊職業教育事業取得的每一次細微的進步,孩子們取得的每一點點成績,都離不開這個大環境的滋養。』

  齊微動情地說:『即使在目前,社會上個別層面依然存在對殘疾人的歧視,但是在特教中心絕對不會存在。只有全體教職工,把每一名同學都當做天使,即便是孩子們失去了羽翼,通過我們的努力,也要讓他們重新長出翱翔於藍天的翅膀。』

  『是的,開展職業教育以來,我們已經為社會培養了有用人纔100多人,實現就業和自主創業130人次,就業率百分之百。』職教主任孫猛接過話茬,說出了這一串數字。『對了,學校職業高中成立後,我們以『生存加昇學』的模式培養學生。那個由母親帶著找倫校長的何釗成為我校第一批輸送的大學生,他畢業後抱著回饋母校的想法,到我們學校做了聘任教師,現在是學校的骨乾力量。看到他成為我們的一員,我們非常驕傲!』孫猛主任補充說。

  ……

  2018年,早春三月。

  在佳木斯助殘制衣廠內,新的訂單接踵而至。員工們神情專注地打著每一個扣盤,精心縫制一針一線,鼻子尖上滲出細細汗珠。『相對正常學生,聽障學生做事更專一執著,這是他們的獨特優勢。』齊微邊說邊欣賞地雙手向他們豎起大拇指。他們並沒有停下手中的活,但是卻憨態可掬地笑了,笑得那樣酣暢,笑得那樣甘甜。

責任編輯:王蕊
【專題】2018年黑龍江省職業教育活動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