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9日訊(記者 趙亞東 王明菲 王原龍)新中國第一部寬熒幕電影是《老兵新傳》;新中國第一部歌劇是《星星之火》。這兩部電影都誕生在北安。

《老兵新傳》劇照。( 資料片)
1957年冬,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攝制組到通北機械農場拍攝著名作家李准創作的我國第一部寬屏立體聲彩色故事片《老兵新傳》外景。該電影以周光亞、梁軍為原型,主要講述戰場上浴血廝殺的老兵們脫下軍裝拿起鋤頭,來到黑龍江開發北大荒的故事。

《老兵新傳》劇照。( 資料片)
這部電影1959年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周獲獎。
北安,是這部電影的外景地,新中國第一部電影就誕生在這裡。

《老兵新傳》劇照。( 資料片)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這首歌曲傳唱多年,經久不衰。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東北抗聯斗爭的歌劇《星星之火》的插曲。該劇以東北抗日聯軍艱苦主角的革命斗爭為背景,歌頌了一支游擊隊和廣大人民群眾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歌頌了他們前僕後繼、英勇斗爭、星火必定可燎原的偉大氣魄。

1950年12月,魯藝在哈爾濱演出歌劇《星星之火》。(資料片)
1948年的冬天,時任省委機關警衛連副指導員兼黨支部書記的抗聯老戰士李敏見到了一位二十多歲的南方人侶朋,他手裡拿著馮仲雲同志的介紹信,介紹信上說:『這位是延安魯藝學院的作家,來采訪有關抗日戰爭的歷史,請你們配合。』侶朋和李敏談了七天就走了,李敏向他詳細地講了東北抗聯的艱苦斗爭。侶朋回到沈陽,向塞克、李劫夫等介紹了采訪的情況。

李敏(左一)和李昇(中)劉奎武合影。(資料片)
1949年春,李劫夫和侶朋等人又一起開赴白山黑水深入生活,尋訪抗聯英雄的足跡,接觸到了很多抗聯老戰士,特別是見到了被大家稱為『抗聯之父』的李昇老人,被他的機智、樂觀所感染,為他畫了一幅速寫。
在沈陽以塞克為首成立了有晏甬、侶朋、胥樹人、李劫夫參加,由侶朋執筆、李劫夫作曲的編劇創作組。他們幾經研究劇本的結構分頭進行創作。1950年12月,東北魯迅藝術文學院實驗劇團在哈爾濱首場演出了這部大型歌劇《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