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練兵』活動,加強文物保護人纔隊伍建設,紮實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黑龍江省博物館開展『黑龍江省博物館業務大練兵——傳承「匠人心」做好「傳幫帶」』系列活動之『文物復制大練兵』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自2018年1月起,黑龍江省博物館組織館內老一輩文物保護專業人員對館內青年職工進行文物保護修復、復制專業培訓,經過3個多月的集中培訓,現已完成80餘件文物復制工作,其中包括用於博物館與哈爾濱市道裡區六十中學聯合建設以『鏡泊湖邊的部落——鶯歌嶺遺址展』為主要內容的歷史類微型博物館的展品70餘件,以及幫助桃山博物館復制的文物10餘件。
本次項目的啟動,是黑龍江省博物館踐行『工匠精神』的重要舉措。它既可以繼承和弘揚文博工作的職業操守和傳統作風,也可以營造風清氣正、昂揚向上的創業環境,但這一切,都離不開工匠精神的滋養哺育。博物館中的各類文物承載著厚重歷史,蘊涵著匠心智慧,其中更有不少傳世之作或源自藝術大師的潛心創作,或出自技藝超凡的匠人經年累月、苦心勞作之手。因此,修復、復制等作用於文物本體的保護工作,是文博行業最基礎、最經常做的一項工作,其不僅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而且需要工作者的耐心與細心的鑽研琢磨,更需要他們的心無旁騖、久久為功。所以,作為文物保護工作的一項優良傳統,『工匠精神』也理應成為文博行業核心價值觀的標志性內容。在信息化時代,『工匠』似乎已離我們遠去。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需要許許多多科學技術專家,同時也需要千千萬萬的能工巧匠。更為重要的是,『工匠精神』作為一種優秀的職業道德文化,它的傳承和發展契合了時代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與廣泛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