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紅,1991年畢業於大慶石油學院油藏工程專業,2006年獲吉林大學計算數學碩士學位,現為大慶油田油氣藏工程專業企業二級技術專家,勘探開發研究院開發一室主任工程師。共承擔國家、集團公司及公司級科研項目11項,其中,擔任國家重大專項所屬《精細注采結構優化調整技術》課題的『十二五』副課題長、『十三五』課題長;擔任股份公司重大專項所屬《特高含水後期水驅高效精准挖潛技術研究與規模應用》課題的『十三五』首席專家。獲得油田公司級以上獎項共12項,其中,集團公司特等獎1項、集團公司二等、三等獎各1項,油田公司特等獎2項。先後在石油學報及IPTC等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11篇,其中獨著1篇。2013年評為油公司優秀共產黨員,2008年和2013年評為開發研究院『巾幗建功標兵』。針對制約油田持續穩產的瓶頸技術難題,攻堅克難,執著創新,在厚油層剩餘油描述、水驅剩餘油潛力評價、水驅精細挖潛、套損預警與防控等技術領域取得了一批創新成果,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特高含水期水驅精細挖潛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橕。
一是針對大慶喇薩杏油田河道砂剩餘地質儲量佔水驅剩餘地質儲量70%左右,進入特高含水期後層內仍有25%左右的厚度未水洗,層內剩餘油與水淹段呈相間分布,識別和挖潛難度大等制約油田開發的瓶頸技術難題,以厚油層精細地質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大慶油田辮狀河、曲流河、水下分流河道三類主要河道砂體為研究對象,形成了基於精細地質研究的檢查井層內剩餘油綜合分析方法,建立不同類型河道砂體層內水淹狀況與微相、夾層、韻律及注采狀況等因素的定量關系,揭示了各類河道砂體水淹變化特征,搞清了剩餘油形成機理,給出了剩餘油空間分布模式及潛力,並指明了挖潛對策和方向。
二是針對特高含水期層系井網相互交錯、單砂體注采關系復雜,多區塊、多井、多層高含水,油水分布復雜,准確評價單井單層的剩餘油分布及潛力狀況難度大等國際性瓶頸技術難題,以精細地質研究成果和滲流理論為基礎,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剩餘油潛力定量評價方法和軟件,實現了注采關系、水驅控制程度和剩餘油描述由過去定性統計向定量化、標准化、自動化跨越,提高工效近百倍。並利用長垣油田40個區塊64500口井資料,全面、系統、精細評價了喇薩杏油田各區塊、分井網、分類油層及各單元的單砂體注采關系、動用狀況、剩餘地質儲量、剩餘油成因類型及水驅調整潛力,實現了『三個清楚』,即:注采關系清、調整潛力清、挖潛對策清,夯實了四千萬噸持續穩產的物質基礎。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申請並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軟件著作權,該成果也獲得集團公司技術進步三等獎。
三是針對喇薩杏油田各開發區已進入『雙特高』開采階段,優質儲量向三次采油轉移,水驅對象逐步轉向以三類油層為主,剩餘油高度分散,層系間含水差異進一步縮小,結構調整餘地小,控含水控遞減難度加大的現狀,以精細油藏描述和潛力研究為基礎,以提高水驅采收率為目標,以精細注采結構調整為核心,確立了在高含水塊中找潛力井點、在高含水井中找潛力層位、高含水層中找潛力方向的潛力觀,研究確定了水井層段細分標准和油井措施選井選層標准,建立了精細挖潛效果評價方法和多措施條件下的開發指標預測方法,以各種調整潛力分析為基礎,結合目前各類調整措施的適應條件,采取多種措施協同優化、井間、層間、層內及平面四個層次的精細立體調整,充分發揮多種措施的優化協同作用,改善水驅整體開發效果,並形成了特高含水期精細挖潛配套技術。該成果獲集團公司技術進步特等獎。
四是針對喇薩杏油田進入特高含水期後,采液指數急劇上昇、采出能力與注入能力差異加大,局部地區地下形勢嚴峻,壓力分布不均衡、套損日益嚴重,低效無效循環嚴重、動用程度不均衡的難題,研制了適用於特高含水期的開發效果評價方法及軟件,全面評價了各細化區塊水驅開發效果,明確了各細化區塊的矛盾問題,確定了調整對策,建立了適應特高含水期的壓力系統研究方法,確定了特高含水期基於注采平衡的各開發區注水產液政策界限,明確了各開發區細化區塊水驅開發調整對策,細化落實分類調整潛力,該項成果獲得2015年度油田公司技術創新一等獎、2017年度股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五是針對套損日益嚴重的情況,通過三年的研究,優選了套損預警指標,確定了預警指標界限,研發了基於地質、開發因素的套損預警系統軟件,實現了喇薩杏油田套損形勢的實時預警,填補了大慶油田該項技術的空白。該項成果將對套損預防與治理意義重大。
上述成果的應用對控制大慶長垣水驅產量遞減,確保水驅在油田持續穩產中的主導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曾獲獎項:
1、201112,小層動用狀況定量預測系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第三名。
2、2015年12月『大慶長垣油田特高含水期控含水控遞減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排名第13;
3、2014年12月『多層砂岩油田剩餘油潛力定量評價新技術研究與應用』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技術創新三等獎,排名第3;
4、2017年12月,《喇薩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驅開發規律及高效開發對策研究與應用》,股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