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常規開采技術,只能開采40%左右的石油,尚有60%的石油被遺留在地下。如何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是世界級難題。陳金鳳,大慶油田第二采油廠副總地質師,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項目經理,大慶油田公司三次采油技術帶頭人。1996年,她開始從事三次采油技術試驗攻關工作,22年來,陳金鳳帶領技術人員圍繞提高石油采收率,展開了十幾年如一日的刻苦攻關,薩南油田一類油層三元復合驅實現了采收率提高20個百分點,二類油層聚驅提高采收率12個百分點以上的好效果,三次采油區塊年產量最高達到329萬噸,約佔大慶油田同期三采產量同期的四分之一,為油田的持續穩產提供了技術支橕。
2002年,在行業普遍認為凝膠體系技術復雜,驅油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她承擔起鉻微凝膠驅油試驗攻關這個重任,創造性提出的鉻微凝膠與聚合物交替注入的調驅方式,提高采收率17.1%,平均單井增油3萬噸,降低聚驅成本20%以上,該技術已推廣應用。2004年,針對薩南油田二類油層儲量空間小,驅油對象差,無法實現聚驅產量有序接替的難題,開展了二類油層聚合物驅油現場試驗,把1m以下油層拓展為驅油對象,同時分區域優化層系組合,保障開發層系厚度。基於此科研成果,規劃落實二類B+三類油層三采地質儲量1.52億噸,較之前增加了1.39億噸,預計多增加可采儲量2145萬噸。延長了油田的穩產時間,目前該技術推廣區塊9個,井數達到3409口,較早實施的區塊聚驅提高采收率12個百分點以上。2006年,主持股份公司級重大現場試驗——南五區強鹼三元復合驅工業性礦場試驗,歷時八年攻關,實現提高采收率20%的目標,內部收益率達到58%,財務淨現值為2.7億元,取得了四項技術創新成果,培養了學科人纔隊伍,支橕了大慶油田復合驅工業化的推廣應用,目前強鹼復合驅在大慶油田推廣規模。
多年來,陳金鳳組織完成股份公司級現場試驗1項,油田公司級現場試驗11項,正在開展油田公司級現場試驗6項,取得的技術成果為大慶油田聚合物驅油技術以及三元復合驅技術的進步提供了支持,形成了大慶油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領先的三次采油技術系列。她個人有9項科研成果獲得大慶油田公司及以上獎勵,發表論文21篇。先後獲得黑龍江省新長征突擊手、股份公司傑出項目經理、大慶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油田公司十大傑出青年、傑出員工、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科技管理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陳金鳳用她的堅韌與叡智,歷經22年的探索與實踐,創新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術,再次點燃了『雙特高』老油田煥發青春的希望之火。
曾獲獎項:
1. 2014年12月, 《大慶油田三元復合驅油技術研究及應用》,獲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第十名
2. 2006年8月, 《膠態分散凝膠調驅技術》,獲得黑龍江省技術創新二等獎 第七名
3. 2006年1月,獲得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傑出項目經理
4. 2011年5月,獲得共青團黑龍江省委頒發的『黑龍江省新長征突擊手』
5. 2015年5月, 《Study on Relation between Hydrodynamic Feature Size of HPAM and Pore Size of Reservoir Rock in Daqing Oilfield》發表於《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排名第二 SCI檢索號:139284
6. 2015年2月, 《強鹼三元復合驅開采動態特點》發表於《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排名第二
7. 2006年4月, 《Sweep Improvement Options for the Daqing Oil Field》發表於SPE 排名第四 檢索號:99441
8. 2001年4月, 《羧酸鹽三元體系配置工藝研究及應用》發表於《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排名第一
9. 2001年6月, 《聚合物驅後繼續提高油層采收率的幾種方法》發表於《大慶石油學院學報》 排名第二
10.2000年10月,《聚驅後提高采收率技術調研及幾點認識》發表於省石油學會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