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北網 記者:王亮
——勃利縣勃利鎮蔬菜村 柴連友
尊敬的各位領導、農民朋友們:
大家好!
很高興有機會在這裡和大家共同交流創業心得。首先我介紹一下自己,我叫柴連友,是勃利縣勃利鎮蔬菜村的村支書,現任勃利縣聯友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部門的大力扶持下,我們合作社不斷壯大,目前入社成員89戶,自有葡萄棚室面積150畝,合作社年純收益500餘萬元;輻射帶動5個鄉鎮8個基地1031戶農戶,葡萄大棚發展到1100棟,帶動全縣年產『黑甜甜』葡萄2300噸,年銷售額達到8000萬元以上,種植戶人均收入達到25000 元,比普通農戶高出13000多元,為勃利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開闢了新的途徑。
在我們縣提到我的名字知道的不多,但提起『黑甜甜』葡萄,基本上是家喻戶曉,這種葡萄果肉柔軟多汁、濃甜、無核、果粉厚,是能『吃飽』的葡萄,大受消費者青睞。如今『黑甜甜』是七臺河市具有地理標識四大產品之一,也成為我縣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上級領導說我的『黑甜甜』葡萄品種帶富了勃利縣一部分農民,而我就是這個葡萄的創始人,十分榮幸的被稱為勃利縣的『葡萄王子』。接下來我就把我的創業歷程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尋夢路上多艱辛,優良新品種『黑甜甜』破繭而生。
八十年代初,我初中畢業就回鄉務農了,那時候家裡是真窮,種地又不掙錢。我們蔬菜村地理位置還算好,在縣城的西郊,村民大多數居住在縣城,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城中村』。全村住戶836戶,常住人口2879人,耕地面積1926畝。人均耕地這麼少,要想擺脫貧困就只有走出一條新路纔行。可我當時一沒資金,二沒技術,被村黨支部列為『雙培』對象。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勃利縣反季上市蔬菜大多從山東一帶外進,我覺得這是個商機。僅憑村裡幫忙的5000元貼息貸款建起了第一棟塑料大棚,我這個人有個優點就是不怕吃苦,捨得出力,到1993年已成為村裡小有名氣的蔬菜大戶了。1999年我想擴大生產規模,資金不夠,我和媳婦商量背水一戰吧,我們賣掉了僅有的兩間房,湊了16萬元,在附近承包4畝地,率先建起2000平方米的高效節能日光溫室,擴大了反季節蔬菜生產,當年純收入達到1.6萬元,而且連續幾年效益都相當好。可是天有不測風雲,隨著成本的提高和外地蔬菜的不斷湧入,地產菜基本沒有競爭力了。我又有了新的想法,走出去看看,改變一下種植方向。
通過考察後反復琢磨,我下定決心種植棚室葡萄。剛開始多次從外地引進葡萄苗試種,結果一次次失敗,損失了10多萬元!怎麼辦?從哪裡摔倒就從哪爬起。2003年我先後引進了30多個葡萄品種進行對比試驗。你們看我的皮膚很黑吧?你們知道嗎?當年為了觀察葡萄的生長變化情況,我會在陽光充足的大棚裡一呆就是一天,也會在葡萄架下一坐就是一宿,經常一個人拿著手電在大棚裡待到半夜,累到實在挺不住了就躺在紙殼子上伸伸腿,有時睡著了一睜眼,天都亮了。所有的黑色素已經深深沈積到了我的皮膚裡。
到2005年終於篩選出了新品種——無核『黑甜甜』『寒香蜜』等無核優質品種。功夫不負有心人,2008年『黑甜甜』取得了農業部、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檢測批准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經省園藝分院王柏林研究員親自測定含糖量高達24.1%,大棚葡萄最難點就是果實部位上移,是很多專家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在實踐過程中獨創了大棚葡萄雙分立體吊繩栽培模式,這項技術發表在2008年12期《農村實用技術信息》期刊上。我研制的葡萄不僅果實不會上移,還能確保達到三十五片葉營養一串普通的奇跡。這項技術引起了省農委、省農科院園藝分院、省農委經濟作物技術指導站專家的高度重視,填補了我省不能生產中大粒黑色無核優質葡萄的空白。也引起黑龍江省農科院園藝分院、省農委經濟作物技術指導站果樹專家的重視,並多次到葡萄園來勘察指導,一致認為『黑甜甜』是目前全省葡萄品種當中,集豐產、早熟、自然無核、果實含糖量高、耐貯運、品質優良綜合於一身的最具有無限發展前途的葡萄品種之一。隨後陸續前來考察參觀學習的領導、農戶達千餘人次,最多的一年竟達到36個市縣。
二、推波助瀾同致富,星級合作社高標准建基地。
2007年在各級部門的幫助下,我們注冊了勃利縣聯友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從建社開始我們一直采取統一提供種苗、統一生產技術、統一回收包裝、統一品牌銷售和合作經營模式,穩步擴大全縣『黑甜甜』葡萄基地面積。目前,全縣8個基地全部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種苗,並以合作社技術人員為主體成立了葡萄種植技術服務隊,為各基地提供種苗繁育和技術指導的『打包』服務,使全縣基地葡萄產品品質達到一致,解決了種植戶的後顧之懮。在完成基地建設後合作社就與基地簽訂產品回收合同,依托合作社『勃黑』葡萄良好的品牌信譽,進行統一包裝銷售,回收價格根據品質分類,比基地農戶到市場銷售高出3-5元,保證了基地農戶不僅『種的好』,也能『賣的好』,與種植糧食作物相比,取得了『一畝園等於四十畝田』的經濟效益。
隨著合作社成員的成長,已經獨立出5個夠規模的合作社,像永恆、長興等鄉獨立得比較早,有名的勃利鎮的七裡香,青山奮斗村田作林的音樂葡萄園已經遠近聞名。事實證明,一個好的品種確實可以帶富一方,看到他們的成功,我的心裡也十分自豪。
我們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無償為困難村民提供苗木10萬多株,資金物資達40多萬元。像村民劉純江和吳俊偉沒有資金、又不懂技術就是要加入葡萄專業合作社。我們免費為他們提供了2700多株種苗,而且還多次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同時每年為他們進行貸款擔保。吳俊偉的一畝地大棚葡萄初次結果,產值達到了2萬元。劉純江種植的5個大棚葡萄長勢良好,2009年結果上市。勃利鎮星華村農民馬和、全勝村農民周軍自家都有果園,但果樹品種老化,經濟效益不高,到我們這裡參觀幾次後也想要發展大棚葡萄,我就讓技術人員親自到他們兩家果園現場指導,協調購買水泥立柱,幫助他們每家建起一棟100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提供了1200多株質量好的葡萄苗木。全勝村村民周軍生活困難,前年春天來不及扣大棚,合作社免費為他提前育大苗600餘株。對他們我都承諾死一株補一株,確保成活率100%。
隨著『黑甜甜』知名度的提高,我的葡萄基地也成為全縣農民的『裡田間課堂』。從2008年的『科普之冬活動』開始,縣、鄉各部門組織的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都邀請我去講大棚葡萄雙分立體吊繩栽培技術,為農民學員提供免費技術諮詢200多場次。隨後尚志、佳木斯、雙鴨山、鶴崗、樺南、寶清、北興農場、北大荒集團等地都多次邀請我推廣『黑甜甜』。僅雙鴨山就已經發展了3個葡萄生產基地。去年年末和伊春鐵力簽訂了30萬株苗木合同,共分3年發展到1000畝,今年春天已經完成5萬株,我負責全程技術指導。(今天在座的如果有我的合作伙伴,等會後就技術環節和合作等方面我們再繼續探討。)
三、五彩前程多籌劃,以高品質創大品牌開拓市場。
現在流行一句話叫做『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我雖然不算能力很大,但因為我的黑甜甜已經在縣內、周邊和省內大城市消費者中打造了良好的口碑,只有讓這個產業發展得更好纔能對得起那麼多信任我、願意跟著我共同創業的鄉裡鄉親。為了繼續打造『黑甜甜』葡萄品牌的影響力,我們的葡萄基地全部統一采用『雙分立體吊繩栽培技術』和綠色果實套袋科學管理模式,做到全年不打農藥,產品綠色無污染。2009年,合作社注冊了『勃黑』商標,申辦了5個無公害農產品標識。2013年,黑甜甜獲得了農業部頒發的『勃利葡萄』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2014年『勃黑』被評為為黑龍江省著名商標;同年,合作社被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並成為黑龍江省農產品安全追溯網入網企業。有了強有力品牌效應後,我們又開始在精選和高端上下起了功夫,具有農村特色的包裝禮盒深受廣大消費者認可,目前『黑甜甜』葡萄1市斤能賣到25元,產品始終供不應求。其中有部分產品,還作為高端禮品銷往北京、上海、天津和杭州等地,受到大城市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四、展望未來情滿懷,帶領更多的鄉親同致富。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在眾人眼中我算是成功了,但我自己清楚,『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要繼續在擴大種植面積、提高質量、和增值促銷上下功夫,進一步挖掘『勃利葡萄』地理標志價值潛力,以『黑甜甜』葡萄產業帶動全縣特色產業發展。今年投資3000萬元,依托現有的栽培基地,以勃利鎮蔬菜村為核心,集中連片建成輻射城郊村屯的『千戶千畝千棚』的高標准葡萄種植示范基地,新建『黑甜甜』葡萄大棚1500棟。目前我們已經選好了地址,預計用一年半的時間建一個佔地2000平米的氣調保鮮庫,共10個庫,每個庫容積在500立方米以上,可儲存 800多噸葡萄,實現葡萄產品通過儲存反季節銷售增值。同時,積極探索葡萄鮮果配送模式,解決網絡銷售和訂單銷售葡萄鮮果長途運輸難題,進一步擴展合作社的產品銷售途徑。項目建成後,葡萄基地栽培技術標准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產量、品質得到提昇,銷售方式更加多樣,合作社年產值將達到7500萬元,純效益5000萬元以上,每年吸納農民就業2600人,基本解決本村和基地村屯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具有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我在創業路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黨和政府同時也給以我很多榮譽。1998年被市政府授予『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2008年被評為七臺河市勞動模范;2010年被評為全省合作經濟組織十大經紀人;2014年獲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我把這些榮譽都當做對我今後努力的方向和鞭策,我有信心讓『黑甜甜』不僅在勃利大地上生根發芽,也能在其他市縣乃至全省遍地開花。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將用百倍的勇氣和熱情不斷地學習探索、開拓創新、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