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勤懇實乾『農村人』 創新奉獻『明白人』

來源:東北網 記者:王亮

——記北疆鄉象山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周海增

    我叫周海增,今年40歲,是呼瑪縣北疆鄉象山村一名普通農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入黨19年來我始終不忘入黨的誓言,以《准則》和《條例》為准繩,用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為黨徽添彩,力爭在廣大群眾心中樹立忠誠無私、奮進爭先的良好形象。

象山村的特點是耕地多人口少,機械落後造成農民增收困難的局面。隨著農村外出打工人數的增多、青壯勞力的流失,耕地管理每況愈下,更為嚴重的是不少耕地已出現貧脊、荒蕪的不良跡象。我清楚的認識到,走集約化、現代化經營將是農業發展最正確的方向。

在全縣大力倡導和推進土地集約經營的號召下,我針對象山村的現狀,發揮勇於向前鑄就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我與18戶村民於2009年成立了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組建伊始,社員素質普遍不高、管理缺位。我上任合作社副理事長後,首先嚴明了自己的工作要求,向全社村民公開承諾,自己絕不亂花合作社經費,決不克扣卡要,決不利用權力為親友和自己謀取非法利益。我主動健全合作社財務賬目,讓大家一目了然,自覺接受社員和村民監督。『自己不做好,村民是不會跟著你一起乾實事的,不一起努力,咱們村怎麼富起來』。在合作社管理中,我嚴格做到『五統一、五保證』:統一作業價格質量,保證用戶滿意;統一技術培訓,保證隊伍素質;統一完善各類檔案,保證管理有序;統一調配機械,保證服務到位;統一制定操作規程,保證安全生產。積極實行入社機械統一管理、分散經營,機械的維護、保養、掛牌、檢審、保險、使用調配都由合作社統一組織,所需經費實行公開透明的民主化管理,服務經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既達到了省時、省工、節約開支的功效,又有效的解決了以往農忙季節爭機械、農機作業市場秩序混亂、貽誤農時等問題。

    在我的建議、帶領下,象山合作社把科學種田作為改變『廣種薄收』種植現狀的重要途徑,依托本村社區服務平臺,結合農業、經管等部門,引導農戶簽訂農業作業合同和訂單服務項目,在政策諮詢、新技術推廣等方面提供服務和支持。我在合作社中提出了『五統』『一銷』服務。即:統一購買籽種、化肥、農藥;統一整地;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獲和定向式銷售。每到農忙時節在采購籽種和化肥時,我放棄耕種的最佳時機奔走異地,貨比三家後到山東聊城引進化肥、到哈爾濱引進農藥,以量為優勢,減少中間環節,每噸化肥節省200多元,就此一項,一年節約近百萬,籽種和農藥節省近30萬元。當收獲後我必須第一時間幫農民聯系銷路。同樣以質高量大為優勢,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象山村農民的小麥每噸多賣160元、水飛薊每噸多賣2000元,僅此兩項為農民增收15萬元。

並且要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龍頭作用,利用集體經濟組織的優勢,我多次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資金補貼政策,我自己本身也時時刻刻關注國家、地方出臺的最新扶持政策,到現在我為本村農民解決了8萬元的農藥費用,並向上級爭取了15套噴藥設備和一臺最為先進的大型播種機。銀行部門也放寬了貸款條件,貸款數額逐年增多。同時將農戶的閑散資金集中起來,形成規模,充分發揮資本優勢,積極參與高利潤低風險項目的運作,讓農戶相互間通過資金互助,形成良好的收益。象山合作社在我的帶領下,使更多的村民從種地中解放出來,致力於二、三產業發展。據統計,從事運輸、養殖、餐飲業、外出務工等商業性運作的農民與合作社沒成立之前相比增加了80%,農民純收入人均增加上萬元。

    2014年我們的合作社申報800萬規模的現代農機合作社並獲批,更名為『象山現代農機合作社』。經過多年發展,社員由當初的幾戶農民壯大到84戶,社內連片種植耕地面積達到5萬畝。投資300多萬元,建成了1萬平方米的硬化場地、1500平方米的鋼架結構庫房、1200平方米的機械場庫房、養殖基地建兩個青貯窖、四棟圈捨,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年經濟效益由最初的30萬元達到今天的1131萬元。

    我自己承包了370公頃耕地和30公頃草場,為了探索、發展綠色無公害糧食種植和北藥種植。當鄰裡鄉親對『家庭農場』這個概念還在觀望的時候,我投資幾十萬元,成立了北疆鄉第一個家庭農場,我說『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定的風險性,但是我願做大家的探路者和領路人,希望我的一些經驗能夠減少大家創業的風險。』乘著興農政策的春風,我的農場年經濟效益達到了260萬元,使得全鄉農戶建立家庭農場的熱情高漲起來。

    在發展種植業取得了一定成績後,我又准備在新的領域繼續開拓,發展養殖業---養羊,對於我來說這是個新的挑戰,此後,我主動地參加了農民科技培訓養羊培訓班,系統地學習並掌握到飼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羊仔防疫,成羊防病等實用技術。嚴格按照所學的養羊技術喂養,定期為羊進行疾病防疫。在不斷地實踐中我總結出了科學養殖的五大原則:優良的品種、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營養和整潔的環境。在自己養殖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我看到村裡其他養羊戶因為觀念落後、設施條件不好、市場信息不靈、盲目跟風飼養等導致效益不高。我就主動請來養殖專業人員解決我和鄉親們在養殖技術上的難題,以此來提高全村養殖戶的水平。村內的養羊戶也逐漸多了起來,有的還搞起來聯合養殖,目前村內養殖專業戶有4家,創利上百萬元,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同時,我把自家面粉加工設備免費奉獻出來,使象山村初步形成了種、養、加同步發展的產業格局。我和鄉親們成立的象山現代農機合作社被黑龍江省農委評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星級示范社』,『省級現代農機合作社規范社』。成為全村致富道路上的典型,也讓象山村成為全鄉的富裕村。我本人被呼瑪縣農技部門評為『科技示范戶』,2016年我獲得了大興安嶺地區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

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逐漸步入正軌,腰包也逐漸鼓起了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村裡還有貧困戶,不能忘記回饋鄉裡。村民張成義家生活拮據,我就從自家拿米面等物資送給他。60多歲的村民申崇印和姚洪茂沒有耕地,家庭貧困,子女在外地,無人照顧,我就時常到家裡去看看,看看缺什麼少什麼,幫助他們聯系工作,解決了他們基本生活問題。村民李東家沒有農業機械,我抽出自家人力和車輛幫助耕種和收獲,幫他把糧食送到家中。村民周憲文、梁英家建晾曬場,我主動提供自家設備和人員,為他們建了6000平方米的晾曬場,節省資金2萬餘元。誰家春種缺資金了,我第一個站出來為其擔保貸款。光是自己日子好了不行,也要大家日子一起好纔行。

    多年來,我們一直堅定不移的走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發展、科學化種植、多產業開發的發展道路,通過不斷的實踐,使農戶積累了豐富的農業種植經驗技術,北藥種植規模不斷壯大,同時利用現有的面粉加工廠對小麥進行深加工,未來我們將通過申報大豆、小麥『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逐步建立綠色面粉品牌,在現有面粉品牌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大興安嶺『綠色、無公害』的特色,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與『互聯網+農業』相結合,依托呼瑪電商平臺,逐步打造我們自己的網絡銷售平臺,拓寬我們的銷售渠道。最大限度地提高產品價值,多元化地改善經營方法,達到為農民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