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綠葉對根的情意

來源:東北網 記者:王亮

我出生在一個以黑土地為生的農村家庭,吃著小米飯長大,從小對養育我的這片黑土地有著最真摯的感情。鄉親們沒黑沒夜的乾活,換來的卻是吃不飽,穿不暖。這些深深刺痛了我兒時的心靈。

就從那時起,一個夢想就在我的內心裡紮下了根:『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1995年,大學畢業後我留在了城裡,過上了在鄉親們眼裡無懮無慮,神仙一樣的日子。每年的閑餘時間裡我帶著妻兒回老家,家鄉的一草一木總是牽動著我的心。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十幾年來,家鄉的變化不大,只是屯前屋後的大楊樹長高了,父母額頭上的皺紋變密了,自己也在歲月的流逝中步入了中年,改變家鄉、改變農村面貌、帶領農民做點事情的願望如燎原之火在我心中越燒越旺。

2011年的夏天,為了這份願望和夢想,我和妻子不顧親人、朋友的反對,變賣了城裡的生意,義無反顧回到了家鄉。從那年開始,我走上了在黑土地上二次創業的征程。

280畝地,空曠、荒涼,雜草叢生。我站在那裡,就像一個孤零零的哨兵。一座破舊的看護房就是我的宿捨,白天悶熱,喘不過氣,夜晚透著微弱的燈光。

直到今天,我還清晰記得,黑漆漆的荒野裡堆滿了鋼材,我獨自一個人在風雨夜裡看護;為了搶時間、趕進度,我爬上5米多高的棚架上指揮,幾次從上面摔下來,為了學技術,我跋山涉水,足跡踏遍10幾個省份.....

那個時候還沒有溫度記錄儀,為了分析天氣數據,在天還沒有放亮的大冬天,我連續三年冒著刺骨的寒風到果樹棚裡去記錄溫度。有一天,愛人出門了,我和4歲的小女兒在園區裡住,冬季的凌晨4點,是棚裡溫度最低的時候,我需要去記錄,當我打著手電筒,把不同條件下的棚室裡的溫度都記錄完以後,我突然想起了孩子,當我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屋裡的時候,我驚呆了:孩子蜷縮在水泥地上睡著了。屋裡沒有暖氣,冰冷冰冷的,我不知道孩子已經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睡了多久,我也不知道孩子哭了多久,更不知道孩子摔傷了沒有!當我把孩子從水泥地上抱在懷裡的時候,看到孩子冰冷的臉頰上還掛著未乾的淚珠......

合作社剛成立那會兒,我帶領村民、社員在大棚裡種西紅柿,我雖然是農業大學畢業,但對種植技術,我和小孩子沒什麼區別。好不容易等到柿子紅了,可是拉到批發市場連個人問都沒有,後來我纔知道,我種的這個品種是毛粉,不耐儲存,根本就沒人要!

我當時就懵了,是又恨又急!恨不得抽自己幾個嘴巴!能不恨嗎?本來是想帶鄉親們致富,這下可倒好,錢沒掙著,還坑了鄉親們!這些西紅柿可是鄉親們一年的收成啊!怎麼辦呢?動員百姓種大棚我可是吹了大牛的,有的人家甚至是借了錢纔種上的!結果呢,費了這麼大的勁,生產出來的東西白送都沒人要。我就坐在地上愁啊,回去咋向鄉親們交代呢?想來想去沒辦法,在回來的路上我只好把整車柿子倒在了壕溝裡然後裝作高興的樣子回去了。百姓一看,哎,賣的好啊,非常高興!乾勁兒更足了,還七嘴八舌地說,這玩意挺好,比種大苞米強!明年我得多種點兒。

就這樣,我連續幾天拉出柿子,連續幾天含著淚水倒進壕溝。2個月下來,百姓樂顛顛兒的數著票子,而我,賠了幾十萬。

後來,有的百姓知道了這件事,過意不去,紛紛要退錢給我,我說,鄉親們,你們願意跟我乾,是對我最大的信任,我對你們發誓,咱們一定能種出最好的產品,一定能讓合作社的每一樣產品都成搶手貨!

接下來,我四處拜訪,田間地頭、批發市場、找高校、找專家,學技術,學管理。

你別說,這些還真管用!我邊學邊琢磨,越琢磨越上道。就拿育苗來說,我總結的『三低一高』標准化育苗技術,還真解決了花芽分化不好,開花坐果率低的問題,受到同行們的普遍認可;靠勤奮專研,我從一個不知『嫁接』為何物的門外漢琢磨出『水培扦插』技術,得到吉林農大學教授的高度評價。

經過兩年的風吹日曬,我從一個白面書生徹頭徹尾變成了地道的農民,棚室成了我最長住的家。我答應鄉親們的也終於變成了事實:我們合作社種出來的東西在市場上成了搶手貨,訂單接踵而至,江蘇的、上海的....鄉親們樂了,我的夢想似乎離現實也更近了。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 2013年,百年不遇的內澇讓我的夢想再一次折斷了翅膀!連綿不停的大雨足足下了16天,溝滿壕平,連水和路都已經分不清了。這場五十年不遇的嚴重內澇讓所有種植戶一年的希望在幾天之間化為烏有,幾百棟幾天後就要上市的西紅柿全部『泡湯』,顆粒無收。眼瞅著到手的錢就這樣沒了,煮熟的鴨子就這樣飛了。鄉親們就像瘋了一樣,明知道已經沒有辦法了,卻仍然在大雨中揮動著鐵鍬,疊壩堵水.....有的,腳已經紮破了,染紅了雨水,有的幾天沒吃飯,就是不回家。

我的老岳母一股急火,腦中風復發,住進了醫院。當我去看望她,老人家把臉扭到了一邊,嘴裡就不停的說著一句話:這下死心了吧,這下死心了吧......

社員、工人們,還有我和愛人,抱在一起,在大雨中嚎啕大哭,不肯離去。大水淹沒的,不僅是果實,更是所有人的全部希望啊!

我和愛人看著鄉親們那朴實無助的目光,我倆的心都碎了!我們的農民是可愛的,他們善良,他們不怕吃苦,他們也想改變生活的面貌,他們缺的,是一面旗幟,是一盞路燈,引領他們去前行。

我們夫妻倆當場決定,每畝地按照種玉米的最高價給鄉親們補償,我倆可以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可鄉親們的老人和孩子還在等著吃飯、等著上學。

大水足足一個月纔沒了蹤影,當時的園區,慘不忍睹,花了30多萬新修的紅磚路扒沒了,到處是淤泥,到處是水溝,還有疊的壩,破損的大棚膜迎風飄揚,棚裡的西紅柿爛的滿地都是。

那個時候,我晚上根本睡不著,未來何去何從?城裡的家沒了,生意放棄了,眼下的破爛攤子就是我的全部家當!難道就這樣認慫了?就這樣灰溜溜的走了?就這樣成為別人的笑柄了?好幾次夜裡,愛人翻過身,嘴裡嘟囔著:『咱不乾了,撤了吧,撤了吧......』又翻身睡著了。

最痛苦的日子總算過去了。就在周圍的人認定我和我的合作社倒下了,再也爬不起來的時候,我帶領幾個社員骨乾又回到了園區,回到了的大棚裡。我不能放棄!為什麼不能放棄?因為我的夢想、我的誓言我仍然還記得!因為我答應過鄉親們的,我要帶領他們過上好日子!

那段時間,我幾乎天天都在思索,殘酷的現實讓我悟出一個道理:合作社想發展,百姓要致富就必須要轉換思路!否則,創業的夢想只能是越來越遠!

終於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2012年的時候,我在棚子裡栽的幾棵苹果樹、桃樹竟然安全的越冬了,2013年春天還開花結果了!雖然在這場大水中都淹死了,但是起碼它是可行的!我似乎看到了砸在牛頓頭上的那顆苹果,有了靈感:在我們黑龍江省,大部分農民都認為搶早是增加棚室效益的唯一辦法。而實際上,黑龍江再搶早,搶不過遼寧,遼寧再搶早,搶不過山東,這就是地域優勢,誰也改變不了。但是黑龍江有兩大優勢,早春溫度低可以搶晚啊,晝夜溫差大可以比品質啊。我們可不可以利用棚室發展水果產業呢?特別是毛桃,從全國來看,目前河北、山東兩個主要桃產區設施內生產毛桃已經非常成熟,但是他們是以搶早為目標。那麼我們黑龍江可以延後,市場不重疊,相互補充,不存在價格競爭和產品積壓問題。毛桃不耐儲存,保鮮期不超過20天,那麼地產水果就發揮了它特殊的經濟價值,完全可行。

這個想法讓我興奮不已,茅塞頓開。

2013年9月,我先後3次拜訪一所農業大學,探討在黑龍江冷棚裡種植富士苹果的可行性,可是三次提問換來三盆冷水,得到相同的答案就是:不行!你控制不了樹形,控制不了腐爛病。2013年10月,我又拜訪了另一所農業大學的一位教授,想在冷棚裡種桃子,得到的回答仍然是:不行,你越不了冬。

我還真就不信了,我當時找了個育苗基地花高價買回了大齡樹苗,上凍之前就把苗栽在了冷棚裡。周圍的百姓沒有人信,苹果樹、毛桃樹那是千百輩子長在大連、山東的,我們這行嗎?真是奇想天開,淨胡整!

    2014年春天,冷棚子裡試栽的富士苹果、毛桃幾乎全部成活,還有一部分樹開花結果。到了秋天果子熟了,一品嘗,那叫一個甜啊!沒想到咱黑龍江也能種出品質這麼優良的水果!這可是實現了南果北移500公裡的突破,實現了九個緯度的跨越創新啊!這要是真的成了,不就是為我省的設施農業開闢了增收的新途徑嗎!

我終於下定決心重新規劃了棚室的生產目標:『種苹果、栽毛桃,向休閑農業發展,走觀光農業的發展之路。』

      我不但要在冷棚子裡種出寒地水果,我還要建標准化示范園給老百姓看,讓老百姓學,讓他們學會掙錢的本事。這也許是我最後的機會和希望了,因為我也沒錢繼續投資了!

直到今天回想起這段往事,我就想起了也不知是誰說過的一句話:新時期的農業人,都是探險者,如果成不了先驅,就讓我們成為先烈吧! 也的確是,在種植業結構調整、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中,我們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我們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如果不去試一試,誰知道會不會成功呢!

 可以說2014年,是我創業的轉折點,我的『南果北移』項目正式啟動,我的創業夢想再次起飛。

         品嘗到了試驗成功的喜悅以後,2015年,我在冷棚裡開始了大面積栽種苹果樹和桃樹,還有部分海棠。並『打起了盆栽果樹的主意』:如果把苹果、桃、山楂、海棠栽到盆裡賣,那咱可就賺大錢了!

轉眼到了2015年的5月底,新栽到棚裡的樹苗長得郁郁蔥蔥,枝繁葉茂。我又在憧憬著明年的豐收景象了,百花齊放,百果飄香.....

5月31日,又一個讓我刻骨銘心的日子。一場橫掃肇源的龍卷風把園區一半以上的棚子刮成了鳥巢。那一刻,宛如世界末日到來,投資二十多萬新換的大棚膜被撕成了碎片,一排排棚架子四腳朝天,新栽的果樹苗齊刷刷的砸斷,新建的工人宿捨房蓋兒也被刮上了天!

如果說,2013年的內澇讓我痛不欲生的話,那麼2015年的這場龍卷風則讓我冷靜了許多!我坦然的接受了這一切,因為,這就是創業的考場上發給我的第二張試卷吧,也許以後還會有第三張、第四張.....老天只不過是和我又開了一個玩笑!總是在我要迎接曙光的時候,給我當頭一棒。不過,這次的這一棒不但打不垮,只會更加堅定我創業的決心!因為我已經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我已經看到了遠方的燈塔!

第二天,園區立刻展開自救,社員們也沒有了上一次那麼悲痛欲絕,我想,在創業的路上和我一起摸爬滾打幾年挺過來的鄉親們變得成熟了,變得堅韌了!因為我們堅信,大風可以把棚架子吹散,但是萬眾一心的力量永遠是吹不散的!

經過多方面努力,園區半個月就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秩序。2016年春季,棚裡的桃花競相綻放,盆栽果樹也如約開花結果。

消息傳開,來訪的客人多了起來,賞花的,觀果的,下訂單的,還有來參觀學習的領導、基層乾部,還有好奇的外地農民,接踵而至。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來,我和鄉親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夢想的一次次起飛,迎來了豐收的碩果也贏來了事業上的無限生機。2016年我被評為黑龍江省百名農民創業之星,2017年我光榮的被評為大慶市勞動模范。鄉親們的胸前也被市婦聯掛上了大紅花。

我知道,這些榮譽對我和鄉親們而言,只是一種鞭策,我們還有更大的目標和更長的路要走,那就是要帶領龍江百姓把家鄉的水果產業做大、做強,我們要把北緯45°黑土地上種出來的苹果、毛桃登上大都市的餐桌,讓全國人民都來嘗嘗來自北方寒地的優質水果。

我想,我今天能夠站在這裡,和諸位一起分享我的創業歷程,我感覺到由衷的幸福和快樂。成功,對於我們每一個創業者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但是,創業的過程絕沒有捷徑可走,它一定是充滿了荊棘的坎坷之路。俗語說,沒有卑賤的職業,只有卑賤的人。每一個行業裡都有精英,每一份工作裡都可以創造奇跡。只要是我們的心在前行,那麼成功距離你,也許只是一步之遙!

2017年,在生產資金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我還是擠出了30萬元建設了『農民培訓學校』,拿出了2萬棵優質果樹苗幫助鄉親們栽到了地裡。我想,我一個人創業成功了不算啥,要是鄉親們都成功了我纔算沒白回來。我願意把我的技術無償傳授出去,帶動更多的百姓富起來,因為,這是我的夢想!因為,家鄉是我的根,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