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小小食用菌 結出農民創業致富大果實

來源:東北網 記者:王亮

大家好,我叫潘洋,現擔任兆豐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銷售顧問,非常榮幸能在這裡將我的創業歷程與在座各位共同分享。

一、依托林區優勢,確定創業方向

因為屬於山區,我們鶴北鎮森山村的農民,很多都有黑木耳種植的經驗,但一直是小規模家庭式種植,產出的黑木耳品質不高,每年的收入也僅夠補貼家用。2013年,縣委、縣政府大力倡導我縣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縣農業局組織了多次學習考察,在一次考察中,我和村乾部去了東寧縣,在那裡,黑木耳種植讓東寧縣農民年人均獲利達2萬元,佔農民年人均收入的75%,我第一次看到了黑木耳種植也能有如此可觀的前景,深受觸動,當時我就想,我們森山村地處林區,林木資源豐富,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條件甚至比東寧還要好,既然東寧能把黑木耳做的有聲有色,我們為什麼不行呢?

考察結束後,我找來同村的幾位黑木耳種植戶,把考察中看到的、學到的和他們詳細講訴,幾個人一拍即合,決定成立一個合作社,把森山村的黑木耳產業做大做強。有了思路,我們馬上開始付諸行動,幾家人東拼西湊,籌集了50萬元,於2013年5月注冊成立了兆豐食用菌合作社,從此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當時,考慮到黑木耳種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全國各地都可以種植,普通的袋裝木耳沒有市場競爭力,我們在創業伊始就決定采取掛袋方式進行種植,只生產高品質木耳。

二、發展掛袋木耳,迎來創業春天

確定了生產掛袋木耳的方向,我們幾家都信心滿滿。沒這方面的技術,就先後兩次去東寧學習掛袋木耳的種植技術,考察大棚如何建設、木耳袋如何擺放、如何控制溫度和濕度;建設大棚缺資金,大家就找親朋好友借錢、找鎮裡幫助協調貸款,終於買齊了建棚的鋼材和生產木耳所需的原料;生產木耳沒場地,我們找到村裡,村裡看到我們發展黑木耳的決心這麼大,馬上開會研究,最後決定把村裡老學校閑置的場地租借給我們使用,還免去了兩年的租金。在創業的起步階段,縣裡、鎮裡和村裡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2013年9月,大棚建設順利開工,當年年底,我們建成了6個吊袋木耳大棚,佔地1800平方米。

接下來又開始做菌,之前我們都是家庭作坊式種植,做菌過程很簡單,真的沒做好損失也不太大,可這次近20萬袋的木耳,如果菌做不好,賠上的可是我們幾位社員的全部,做菌過程一步也馬虎不得,在做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我天天泡在菌室裡,看著、守著,那段時間,每天休息的時間不超過4個小時,在這樣忙碌的情況下,還要謀劃明年合作社的發展問題,用身心俱疲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第二年春天,一切准備就緒,可這時,我們手裡一分錢都沒有了,貸來的款和借來的錢都用光了,在這期間我也動搖過,如果踏踏實實的種地,每年的收入也不錯,乾嘛要遭這份罪,可開弓沒有回頭箭,必須堅持下去。沒錢怎麼辦,這時候,縣裡的幫助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在我合作社的建設階段,縣裡的前任書記和縣長多次來我這裡檢查指導工作,了解到我們創業初期遇到的困難,為我們協調了低息貸款。上級政府這麼支持我,我沒有理由做不好。貸款到位後,我們幾位社員又鼓足乾勁,投入到緊張的掛袋工作中。接下來的工作忙碌而有序,木耳生長階段,要不停的調整棚室溫度和濕度,成熟的木耳還要及時采摘,當努力換來成功的時候,我們的喜悅之情無以言表。當年,我們合作社收獲精品黑木耳6000公斤,8月份我帶著我們合作社產出的黑木耳參加了在牡丹江舉辦的木耳節,我們的產品獲得了客商的好評,在木耳節上就接到了幾家采購商的訂單,當年銷售收入達到了50萬元,人均收入3萬元。

三、心系家鄉父老,共築創業夢想

在看到我們合作社生產掛袋木耳獲得成功後,同村的很多村民都想加入合作社,本著共同致富的原則,我們合作社召開會議,吸納了一部分有種植經驗的村民入社。2015年,通過土地置換,我們又在原有基地的旁邊擴建了6個棚室,建成了佔地320平方米的生產包裝車間,購齊了從培育到銷售的配套設施,生產用的篩料機、拌料機、裝袋機、窩口機、刺孔機、滅菌鍋爐等機械類產品一應俱全。目前合作社每年可生產黑木耳40萬袋以上,年銷售額達到120萬元,社員人均收入近10萬元。通過發展食用菌致富的同時,我們合作社還解決了村裡閑置勞動力的問題,每年到我合作社打工的農民有80多人,從我們合作社賺取的工錢就有30多萬。

四、精准把握機遇,增強創業動力

現有的成功並沒有讓我們停滯不前,我們發現,自己的黑木耳多數還是批量銷售給采購商,他們收購我們的木耳再包裝後每斤的銷售價格都在100元以上,而收購價每斤僅需要30-40元,我們賺取的利潤只是零頭。為了能讓利益最大化,我們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2015年初,我們在工商局注冊了『鶴北森山』商標,還率先申請使用了『蘿北黑木耳』農產品地理標志和無公害食品認證,為了能把商品推向市場,合作社通過了SC認證,獲得了由鶴崗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食品生產許可證』 2016年,在縣農業局的幫助下,加入了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實現了產品質量可追溯。同時,在縣農業局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細心指導下,對包裝上的內容、布局及標志的使用進行了修改和完善,使包裝精美化、標志使用規范化。根據市場上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合作社還推出高中檔產品,制定不同的產品包裝,現在合作社的產品無論是產品品質還是包裝設計都已達到國內各大超市、市場和各類展銷會的要求,成為我縣農產品精品之一。合作社多次參加哈洽會、綠博會、農交會等省內外的大型展銷會,優質的黑木耳產品受到了消費者的親睞,訂購量大幅度提昇,產品銷售十分火爆。同時,合作社還借助『互聯網+營銷』模式,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銷售產品,先後加盟了『郵樂網』『鶴崗惠眾電子商務平臺』和『蘿北郵生活』,合作社產品知名度得到了進一步提昇,訂單銷量與日俱增,實現訂單銷售78萬元。

優質的黑木耳產品、數十萬元的年銷售額、可觀的社員人均收入以及較大的市場知名度,使兆豐合作社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成為蘿北縣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翹楚,產品也成為蘿北縣優質農產品的代表。2016年,兆豐合作社生產的黑木耳被黑龍江省食品流通商會認定為『龍江特產食品』,合作社榮獲鶴崗市第28屆『科普之冬』活動『先進集體』,理事長潘維山獲得蘿北縣2016年『農村科普帶頭人』的稱號。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有時。蘿北縣兆豐食用菌合作社在各級有關部門的扶持下,通過四年來的實踐與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今後,合作社將借助我市大力培育『生態農業』等『五大產業』的發展契機,在蘿北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嚴把產品質量關,用好『蘿北黑木耳』農產品地理標志這塊金字招牌,進一步擴大規模、提昇品質、逐步延伸產業鏈,拓寬市場營銷渠道,為全縣乃至全市食用菌產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