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奮力走出綏化全面振興新路子特別報道之一
核心提示
在人們的心目中,“老字號”代表著產品的質量過硬,她既是歷史記憶的一部分,寄托著人們的情感,同時,她也是一個地方一個行業往前走的根基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龍江考察調研,強調要做好改造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
經過多年打磨,綏化叫得響、能拿出手的“老字號”,數量上也不少。一些“老字號”還成為一個地方的標識。比如,提起亞麻,自然就想到了蘭西,談到乳品,安達會湧現在腦海。如何按照總書記的要求,用信息化、綠色化、服務化來改造昇級傳統產業,培育創新商業模式,助推產業改造昇級,使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把舊的存量轉化為新的增量?綏化正在尋找答案。
從6月28日開始,記者一行走進部分縣(市)區,看他們在改造昇級“老字號”過程中拿出的實招、妙招。
安達促乳業“老樹發新枝”
安雅心
安達因草而生,是世界三大明珠草場區;安達因牛而榮,是中國奶牛最早引進飼養區。
早在1903年中東鐵路通車後,俄羅斯人就在安達養牛,目前已有百餘年歷史,也是中國奶牛養殖最早的地方。安達市的紅星乳品廠1953年建廠,是蘇聯援華156個項目之一,更是中國第一家大型機械化乳品廠,全市擁有貝因美、鞍達、伊利、龍興、華丹、伊康生物、清大等7家乳品加工企業,日加工處理鮮奶能力1300多噸,乳品產業成為安達市響當當的老字號。
但是,由於乳業龍頭自有品牌知名度差,市場佔有率低,個別企業生產經營水平偏低,新產品開發力度不夠等因素制約,加之近口奶粉對國內乳品市場衝擊較大,乳品需求量下降,乳品行業低迷。
如何振興“老字號”,促進乳品產業這顆傳統老樹“發新枝”?
安達市提出用信息化、綠色化、服務化改造昇級傳統產業,培育創新商業模式,助推傳統產業改造昇級。
——加快三個轉變。一是抓規模,由分散經營向規模飼養轉變,利用5年時間,使這個市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80%。二是抓管理,由粗放飼養向科學飼養轉變,引進先進的管理軟件62套,調整、優化奶牛粗飼料結構,提昇鮮奶質量、產量。三是抓生態,由散堆亂放向集中處理轉變,在養殖集中區域興建糞便集中處理設施。
——擴大品牌影響。大力推進現代化牧場、牧業園區和專業小區建設,叫響大飼草園區、大牧場園區、大加工園區,全力打造優質飼草牧草基地、100噸高標准鮮奶生產基地和10萬噸高端嬰幼兒乳品基地。申報“中國奶酪之鄉”,生產高端乳制品,使安達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牧業先行區、示范區、樣板區。
——進一步推進乳品產業化體系建設。鼓勵龍頭企業走聯營聯合、掛強靠大之路,與大企業聯營合作,增強企業的拉動力和競爭力。支持貝因美、華丹等乳品加工龍頭企業加快擴能改造項目建設,提高龍頭企業的市場拉動力,形成龍頭帶動、重點突破、分步建設、整體發展的布局。
蘭西叫響“中國亞麻之鄉”
特約記者董雲峰記者安雅心
蘭西亞麻,是一個有著近80年歷史的綏化“老字號” ,種植最好年份達到30萬畝、亞麻企業達到400家,蘭西也發展成為“中國亞麻之鄉”。
但是,由於產業創新能力弱、產業原料支橕差、產業營銷模式少等不利因素影響,亞麻產業發展受到制約,目前全縣生產的企業還有120家。
改造昇級老字號,挖掘“蘭西亞麻”品牌新生機,蘭西做出了一系列部署。7月4日,記者走進蘭西,蘭西亞麻發展中心主任劉利軍給記者拿出一張計劃表:
——到2020年末,亞麻原莖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
——到2020年末,培育或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具有帶動性的大型原料加工、紡紗、織布、坐墊編織、亞麻服飾、亞麻食品等生產企業20戶以上,投資超億元以上的生產企業3戶以上。
——到2020年末,全縣原莖加工能力達到5萬噸,紡紗規模達到5萬錠,織布能力達到6000萬米,亞麻制品生產能力達到1000萬套件。
——到2020年末,全縣亞麻產品年交易額達到20億元以上。
也就是說在未來3到4年內,蘭西縣要重振“蘭西亞麻”品牌。順著這個思路,這個縣將先後開啟一系列實際步驟——
充分釋放蘭西亞麻品牌“磁場”效應,轉型昇級麻編集群產業,讓亞麻坐墊成為“蘭西制造”;
重點開發以無接頭紗為主的純亞麻高支紗、花式紗、色紡紗、針織專用紗,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加快打造總投資30億元、佔地面積3平方公裡、中國唯一的集科研、信息、生產、集散、文化、物流為一體的輕紡產品加工制造基地,建設亞麻輕紡產業園;
建設亞麻文化旅游城,逐步建設集亞麻元素、文化經典、旅游開發為一體打造獨具張力,創新發展的新興城市;
建設以開發以亞麻良種繁育為主的研發體系和縣、鄉、村三級科學種麻體系,建立“公司+合作社”的工廠式亞麻原料生產模式,引進漢麻、紅麻、黃麻、大麻等麻類新品種落地蘭西;同時,這個縣還將采取措施培育壯大亞麻服飾產業和亞麻食品(醫藥)產業,全方位、立體化開發和打造亞麻產業鏈條。
綏棱挖掘老記憶“擦”亮老品牌
冷雲龍特約記者王昱飛記者安雅心
7月2日,綏棱縣運動會上,一個大宣傳牌讓綏棱人看了格外親切:“60年綏棱白,可以品味的生活。”
宣傳牌是綏棱五谷酒業有限公司打出的,也向全縣人民昭示了他們要重振綏棱白的決心。
綏棱白最早可追溯到建國初期的榮家燒鍋,有近60年的歷史,建國以來一直以傳統的釀造工藝得到人們的認可,綏棱白的老員工周學東說起綏棱白的光輝歷史一臉自豪:“當年,就是在北京想喝咱綏棱白也得憑票排隊呢!”
人們印象中的金字招牌,由於各種原因,到上世紀末逐漸衰落,老技師周學東說他在1997年含淚離廠,轉行做了防盜門生意。
“一個月前,我又回歸了,綏棱白又重起爐灶啦!”周學東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改造昇級“老字號”要求,猶如一縷春風,喚醒了綏棱人振興老品牌的意識,綏棱白是綏棱縣最先出手“拯救”的老品牌之一,綏棱開發區主任李耀卿說,這個縣注冊了綏棱五谷酒業公司,聘請原綏棱白的老技師,組建隊伍,打出了重新振興綏棱白的旗號。
投資2200萬元,把一個老服裝廠騰籠換鳥、改造裝修成白酒生產廠房;到山東等地購進現代化的生產設備;注冊閣山和四平山兩個商標;派出專業隊伍外出學習……
一系列具體而切實的操作中,讓我們看到了綏棱白重整旗鼓、重振輝煌的堅實步伐。
綏棱米醋不甘於後,提出“把綏棱做成東北最大的醋壇子”的口號;綏棱黑陶也轉變經營思路,正在研究上現代化的生產工藝,讓存續於工匠雙手間的老技藝走向現代化生產線;綏棱大蒜正在以上集為基地,繼續擦亮中國紫皮大蒜種源基地這個品牌。
李耀卿說,保護和振興老字號、老品牌,首先要保護老藝人、老工匠,他們身上更多延續著一種特別的地方文化。於是,綏棱從恢復和延續一種文化、復活和振興一項產業的角度,在全縣營造起挖掘老記憶、做亮老品牌的濃厚氛圍。
於是,一個個能喚起綏棱人縷縷鄉愁的個老品牌、“老字號”,變成一種方向、一種引領、一種力量,催動著綏棱人創新昇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