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前行,當從容有度,自信自強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6年07月11日 10:43:12
訂東北網彩信手機報,移動發KTDBW到10658333,聯通發DBWY到1065566600,電信發DBWY到10628999。
東北網手機版 3g.dbw.cn

  大學前行,當從容有度,自信自強。路遇艱難險阻,須勇於鏟除,不繞行退縮,不姑息為患。對事業有益的事,應敢於擔當,縱然紛繁復雜,不屈而避之,不失高遠之志。對新生事物,要敢闖敢試,縱有百轉千回,不降格以求,不半途而廢。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追去吧!

  當一方土地見證了你的許多成長和變化,而這種成長和變化又是你意料之外的,就會覺得這方土地已經成為你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了。

  我從1982年大學畢業就開始在齊醫工作,那一年,我24歲;於1993年任第一附屬醫院院長,那一年,我35歲;於1998年任醫學院副院長,那一年,我40歲;於2004年任醫學院院長,那一年,我46歲。至今,我已在齊醫這片土地上工作、學習、生活了34個春秋,對這片土地知之愈深,愛之愈深。

  我是幸運的,走過的路是豐富多彩的。從小學到中學全程經歷了東風浩蕩、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得到了“戰斗”的洗禮;高中畢業後又恰逢國家恢復了停止十年的首屆高考,讓我成為一名大學生;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逐漸長大,在風華正茂的而立之年走上了醫院和大學的領導崗位;今天,又體驗到了改革開放後大發展帶來的獲得感。經歷就是人生的財富。

  在事業的道路上,我近乎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對每個階段的工作和工作的每一個方面,無論大小,都盡己所能,力爭做好。

  大學畢業後的前十年,我在醫院從事制劑工作。醫院制劑室一共十來個人,其中一多半是“接班的”。每天乾的都是洗瓶、配料、燈檢、搬運等體力活。一位剛來醫院工作的校友來看我,見我腳穿水靴,身帶圍裙,正在刷瓶子的工作狀態,發出了“大學白讀了”的嘆息。

  或許是因為年輕,或許是那個年代的磨練,我沒有感覺工作那麼艱苦。當時,制劑室生產的大輸液成品合格率常常達不到50%,既造成經濟損失,也大大增加了工作量。經過反復研究,我對生產工藝的多個環節進行改進,最終使產品合格率達到98%以上。1985年,在全國實行企業承包管理的背景下,我也以承包人的身份負責醫院制劑生產經營工作。我們生產的大輸液幾乎佔據了齊齊哈爾地區各大醫院的市場,為醫院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制劑室的同志們也獲得了很好的利益回報,成為在80年代末全國大搶購風中醫院員工的排頭兵。

  學習對我來說始終是一種樂趣。當時既累又緊張的工作並沒有讓我停下學習的腳步。大學畢業後,工作之餘只要有時間,就看書學習。早晨邊跑步邊學英語,晚上學習專業知識,常常學到10點多鍾。我對英語有著天然的情感,那時,英文資料十分匱乏,一直堅持訂閱《英語學習》、《科技英語》和《21st Century》報、《China Daily》報等英文期刊報紙。每當公出有空,書店都是必去的場所,英文讀物和藥學工具書是我最青睞的書籍。不僅自己學習英語,還希望大家也學習英語,我們用獎金購買了6張書桌,在制劑室建了一個小教室,工作之餘主動為科裡的同志講英語,既沒有講課費,也不計學時。記得改革開放初期進入大陸的《上海灘》、《萬水千山總是情》等幾部港劇如久旱甘霖,讓當時各單位和各家庭有限的電視機前都擠滿了觀眾。每當晚上我學習完從制劑室回去時,宿捨一樓門衛室內的一臺黑白電視機前也總是坐了滿滿的人。學習的欲望源於內心,持之以恆地學習則源於一種心境。那些擁有寧靜心境的人,不必靠“外在的熱鬧”來填補內心。正如一位詩人所說,在沙漠裡能夠安居的人,內心裡面有一片綠洲;在綠洲裡面不能安居的人,內心裡面是一片沙漠。

  天道酬勤,我從初級職稱晉昇到高級職稱,都一帆風順。在晉副高級職稱時,材料達到省拔尖人纔的破格標准,沒佔單位名額直接進入省級評審。先後榮獲“鶴城十大傑出青年”、“黑龍江省新長征突擊手”等榮譽稱號。

  1993年12月,我從藥劑科副主任崗位一步直接走上第一附屬醫院的院長崗位。現在想來,當時學院的領導真夠有魄力的。按照慣例,醫院的院長一般應從臨床科室,尤其是內外婦兒等大科的主任中產生,而我是藥學專業人員,又是科室副主任,在那個乾部沒有年輕化的時代,讓年僅35歲的我出任醫院的大院長,既要突破領導班子的觀念,還要讓廣大醫務人員尤其是一些老專家能夠認可,實在是件不容易決策的事。多年以後,學院一位退休的老領導問我,在我任學院院長後是否看過自己任醫院院長時的考核材料。其實,至今我也沒有看到。他說學院黨委之所以能夠做出讓我當院長的決定,是因為在“普選”中我的職工推薦票遙遙在先。年輕氣盛,榮此重任,自當勤勉自勵,夙夜在公,開拓進取,一往無前。在任醫院院長的第四年作述職報告時,我說了“三個第一”和“三個三倍”:在齊齊哈爾市引進第一臺核磁共振,建立第一個生物治療中心,成立第一個甲狀腺門診;醫院收入增加了近三倍,職工的收入增加了近三倍,醫院的固定資產增加了近三倍。

  1998年,我來學院工作不久便意識到,領導和教師的學歷背景對提昇大學的學術意識和學術水平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想想自己這些年來一直忙碌在醫院的業務工作上,至今還是本科學歷,長遠看來對分管的科研及教學工作不利。於是,一鼓作氣,連續考取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這兩次學習研究的經歷,使我的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昇,對大學學術科研內涵的理解也更為深刻。

  學習是自覺的,工作也是自覺的,學習和工作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或曰我的一種生活方式。直至現在,只要坐在辦公桌前看上幾分鍾書或閱讀幾份文獻,心情就會立刻放松下來,進入一種怡然的狀態,甚至一些感冒不適的癥狀也會隨之消失。

  歲月不居,光陰荏苒。一路走來,外面的人可能不太在意這裡曾發生過什麼,曾經的艱辛與平凡也沒有給外面的人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但曾經的故事卻在齊醫人心中有著太多的感觸和不輕的分量。今之視昔,亦猶後之視今,平凡中映出不平凡,抑或偉大。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走過70年歷程的齊醫,以嶄新的面貌邁進了“十三五”,今後的道路將更遠更長。頂層設計,需要智慧、眼光,更需要胸懷。一個重中之重是百年樹人,始至今日,全力推進人纔強院戰略;三大任務當只爭朝夕,眾志成城——全面深化“三導向”人纔培養模式,打造“特色本科高校”昇級版;全面建設“學術型”醫院,推進“醫療航母”新行動;全面打響“申碩”大戰役,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最終勝利。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大學之大,非一日之功。齊醫,志存高遠,厚積薄發,向著醫科大學的目標努力奮進。齊醫,腳踏實地,同心攜手,向著光明的未來不斷前行。

  勵精圖治是過去,是現在,也必將是未來。篤行之志,從來不移。未來的齊醫,我深情地期待!

  (本文作者為齊齊哈爾醫學院院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作者:    來源:     編輯: 羅琳